[实用新型]一种防夹砂型试棒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87456.6 | 申请日: | 2018-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08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周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晓光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2 | 分类号: | B22C9/02 |
代理公司: | 长沙七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4 | 代理人: | 郑隽;吴婷 |
地址: | 410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试棒 支撑脚 铸件本体 夹砂 本实用新型 部件本体 支撑 菱形柱 防夹 砂型 真实反应 重力方向 重力作用 轴线方向 胶水 铅垂面 圆柱状 粘接面 粘接 报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夹砂型试棒结构。包括试棒实型主体部分和支撑部分;试棒实型主体部分为圆柱状;支撑部分包括两个支撑脚,支撑脚为菱形柱状,两个支撑脚的一端用胶水分别粘在试棒实型主体部分靠近两端的轴面上;支撑部分另一端粘接在部件本体上,支撑部分与部件本体的粘接面是个铅垂面,且试棒实型主体部分轴线方向与重力方向夹角小于45°。本实用新型支撑脚设计,减少了试棒主体部分与铸件本体的接触范围,使试棒主体部分与铸件本体存在一定的空间,支撑脚采用了菱形柱,可以减少型砂重力作用对型芯的影响,从而可以减少试棒主体部分夹砂缺陷的产生,避免因夹砂导致试棒不能真实反应铸件本体相关性能,或防止因夹砂导致试棒报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砂型铸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夹砂型试棒结构。
背景技术
铸件毛坯质量对机械相关产品重要构件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而试棒是作为铸件毛坯验证的有效载体,至关重要,其主要分为分体试棒(单铸试棒)和附体试棒(本体试棒)。分体试棒与铸件分别在不同的型模中浇铸,由于分体试棒的型模浇铸工艺条件与铸件存在有一定的差异,不能保证真实地反映铸件的实际性能,所以目前大部分关键产品铸件都要求提供附体试棒。
附体试棒一般直接连接在铸件的表面,与铸件一起浇铸,因此其浇铸工艺条件与铸件十分相近,能够较真实地反映铸件的实际性能。然而现有附体试棒一般与铸件本身直接接触,普遍出现试棒夹砂,并且夹砂缺陷清除非常困难,也可能会因为夹砂缺陷导致试棒内部也存在缺陷影响测试性能,或试棒夹砂严重不免被破坏导致无使用价值,
综上所述,急需一种防夹砂型试棒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夹砂型试棒结构,以防止铸造过程中出现试棒易夹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夹砂型试棒结构,包括试棒实型主体部分和支撑部分;试棒实型主体部分为圆柱状;支撑部分包括两个支撑脚,支撑脚为菱形柱状,两个支撑脚的一端用胶水分别粘在试棒实型主体部分靠近两端的轴面上;支撑部分另一端粘接在部件本体上,支撑部分与部件本体的粘接面是个铅垂面,且试棒实型主体部分轴线方向与重力方向夹角小于45°。
优选地,所述两个支撑脚与部件本体粘接的端面保证在同一个平面上,保证支撑脚端面与部件本体匹配,减少平面度误差。
优选地,所述试棒实型主体部分和支撑部分均采用不锈钢模型制作。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支撑脚设计,减少了试棒主体部分与铸件本体的接触范围,使试棒主体部分与铸件本体存在一定的空间,且试棒实型与部件本体实型重力方向小于45°角粘接,支撑脚采用了菱形柱,可以减少型砂重力作用对型芯的影响,从而可以减少试棒主体部分夹砂缺陷的产生,避免因夹砂导致试棒不能真实反应铸件本体相关性能,或防止因夹砂导致试棒报废。
(2)本实用新型中,支撑脚采用菱形柱与铸件本体接触,接触面积小,铸造成型后,有利于试棒从铸件本体中分离开来,减少试棒在敲取过程中被损坏的风险。
(3)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夹砂型试棒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试棒结构示意图;
图2是试棒与部件本体组合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晓光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晓光汽车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874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