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PICC置管采血针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85764.5 | 申请日: | 2018-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263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宋红霞;黄梅;姚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153 | 分类号: | A61B5/153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林合;李蕊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通连接 软管 采血针 出口端 置管 排气阀 入口端 三通阀 采血 静脉 影响检测结果 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 操作失误 污染血液 影响身体 穿刺 采血管 穿刺针 气栓 溶血 样本 血管 痛苦 飞机 应用 健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ICC置管采血针,主体是一个三通阀,三通阀包括入口端、出口端和双向端,入口端与一排气阀通过软管导通连接,排气阀的出口端与穿刺针通过软管导通连接;出口端与过滤器通过软管导通连接;双向端通过软管导通连接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上各连接有一飞机夹,第一接头上设置有一带刻度的预采血管。应用PICC采血避免操作失误导致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保护周围静脉,而且不影响PICC导管的正常使用。PICC静脉置管技术能避免采血过程中不正当操作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溶血,污染血液样本,影响检测结果。同时,也能防止采血针中的空气进入血管中形成气栓,影响身体健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更涉及一种PICC置管采血针。
背景技术
近年来,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以其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导管容易维护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目前临床上使用空针代替采血针,然后在接种标本,此过程为非封闭真空操作,在沿管壁接种标本时,可能破坏标本,引起溶血,造成标本不合格,影响检查结果,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传播疾病。在使用采血针时不可避免会有空气进入管中,采血针中的空气进入人体血液中会形成气栓,影响身体健康。现有负压采血瓶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负压不足导致采血过程中会发生血液逆流现象,对病人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压力,影响治疗。
此外由于接种标本过程需要的时间较长,而PICC采血后需立即用20ml生理盐水封管,防止堵管,故PICC采血一般需要两名护士,这大大的浪费了人力。为能便于临床操作,保证采血标本的质量,防止PICC堵管,保证患者身心健康,节约人力资源,故设计此采血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PICC静脉采血针解决了现有PICC静脉采血针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PICC置管采血针,其包括三通阀,三通阀包括入口端、出口端和双向端,入口端与一排气阀通过软管导通连接,排气阀的出口侧与穿刺针通过软管导通连接;排气阀包括底座和顶盖开关,底座和顶盖开关上分别设置有若干排气孔,旋转顶盖开关,顶盖开关的排气孔与底座的排气孔相连通;穿刺针包括针座和穿刺针管,针座上设置有双蝴蝶翼针柄;穿刺针管嵌入针座中与连接软管导通;出口端与过滤器通过软管导通连接;过滤器内设置有一带若干导液孔的支撑板,支撑板邻近出口端一侧粘贴有一单向导液膜;双向端通过软管导通连接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上各连接有一飞机夹,第一接头上设置有一带刻度的预采血管。
进一步地,穿刺针管设置有与其匹配的针帽。
进一步地,预采血管的容积小于3ml。
进一步地,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过滤器的出口侧均设置有密封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方案的置管采血针可以留置在体内,反复利用,避免反复穿刺为病人带来的痛苦;在采血过程中,只需要通过调节三通阀就可以在抽回血、采血和冲管三个操作中进行切换,很大程度地节约了采血时间,减少病人的痛苦,同时也节约人力资源。
由于双蝴蝶翼针柄面积大,通过胶布将其粘贴在皮肤上能够更好的固定穿刺针,防止脱落带来的重复穿刺;与穿刺针管配合的针帽可以防止空气中的灰尘污染穿刺针管及刺伤医护人员发生感染。
排气阀能够将采血针中的空气排出去,防止空气进入血管中对身体造成伤害。在采血瓶中的负压不足时,会发生血液逆流,过滤器中的单向导液膜能有效地防止血液逆流,同时也能进一步避免空气进入采血针造成污染。
第一接头负责抽回血,预采血管用来判断是否可以进行采血操作,采血结束后通过第二接头注入生理盐水冲管,避免采残留的血液凝结堵管,冲洗结束需要将接口密封,防止空气进入采血针中对人体产生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857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针头夹持装置及其采血设备
- 下一篇:一种自动添加试纸的便携型血糖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