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冷式干冰造粒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83363.6 | 申请日: | 2018-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61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隆艳;彭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互尔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20 | 分类号: | B01J2/20;C01B32/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石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冰 机身 顶部设置 水冷电机 液压油箱 出料口 生成器 散热水道 排气口 水冷式 造粒机 二氧化碳废气 本实用新型 干冰颗粒 控制面板 散热效果 双出料口 一端设置 出料阀 进料阀 进水口 排气管 再利用 散热 提纯 顶壳 风冷 机顶 造粒 吞吐量 噪音 回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冷式干冰造粒机,包括主体,主体上设置有机身,机身的顶部设置有机顶壳,机顶壳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机身的一端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出料口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干冰生成器的一侧设置有进料阀,干冰生成器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料阀,干冰生成器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机身的底部设置有水冷电机,水冷电机的一侧设置有液压油箱,液压油箱上设置有散热水道。在该干冰造粒机上设置有水冷电机,并通过散热水道对液压油箱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好,解决了传统风冷噪音大的问题,同时才用双出料口的设计,使干冰颗粒吞吐量更大,二氧化碳废气通过排气口进行收集,可以进行提纯回收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冰造粒机,具体涉及一种水冷式干冰造粒机。
背景技术
氧化碳周体俗称“干冰”,随着工业的发展,千冰广泛应用于食品呆鲜、去除工.业模具设备上的油胎,污垢等各个领域。干冰的制造是将液态二氧化碳经节流膨胀阀变成雪花状固体,然后利用压缩机构把雪花状固体挤压成形的过程。现有的干冰颗粒机,其冷却系统多采用风冷,不但噪声大且散热效果不好,现需要一种水冷式干冰造粒机。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的要解决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干冰颗粒机,其冷却系统多采用风冷,不但噪声大且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提供一种水冷式干冰造粒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冷式干冰造粒机,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设置有机身,所述机身的顶部设置有机顶壳,所述机顶壳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机身的一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所述出料口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机身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机身内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上设置有压力阀,所述液压缸的一侧设置有干冰生成器,所述干冰生成器的一侧设置有进料阀,所述干冰生成器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料阀,所述干冰生成器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机身的底部设置有水冷电机,所述水冷电机的一侧设置有液压油箱,所述液压油箱上设置有散热水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PLC控制器、控制按钮和压力监测仪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料阀、所述出料阀和所述压力阀均采用电磁阀,且与所述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水口、所述水冷电机与所述散热水道通过管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液压缸与所述干冰生成器通过法兰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料口与所述排气口均设置有两个。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是一种水冷式干冰造粒机,在该干冰造粒机上设置有水冷电机,并通过散热水道对液压油箱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好,解决了传统风冷噪音大的问题,同时才用双出料口的设计,使干冰颗粒吞吐量更大,二氧化碳废气通过排气口进行收集,可以进行提纯回收再利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精确度高,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机身;3、机顶壳;4、控制面板;5、出料口;6、排气口;7、进水口;8、散热孔;9、液压缸;10、干冰生成器;11、液压油箱;12、水冷电机;13、散热水道;14、压力阀;15、进料阀;16、出料阀;17、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互尔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互尔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833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