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循环吸脱附一体化捕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79817.2 | 申请日: | 2018-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51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肖福魁;李磊;赵宁;李建明;王新峰;赵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53/02 | 分类号: | B01D53/02;B01J20/34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刘宝贤 |
地址: | 0300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柱筒体 脱附 隔板 固体吸附剂 中心转动轴 捕获器 冷却器 吸附器 再生器 吸附 净化气体出口 冷却气体出口 冷却气体进口 吸附分离过程 吸附气体进口 本实用新型 解吸周期 冷却循环 连续吸附 气体出口 一体化 扇形筒 中心处 再生 进口 出口 | ||
一种旋转循环吸脱附一体化捕获器它包括圆柱筒体(43),吸附气体进口(1)、净化气体出口(2)、冷却气体进口(3)、冷却气体出口(4)、脱附气体出口(5)、固体吸附剂进口(6、7、8)、固体吸附剂出口(9、10、11),在圆柱筒体(43)中心处有中心转动轴(15),中心转动轴(15)与圆柱筒体(43)之间有三块隔板(35、36、37),由隔板(35、36、37)将圆柱筒体(43)等分成相同三个扇形筒体的吸附器(20)、再生器(21)和冷却器(22),吸附器(20)、再生器(21)和冷却器(22)是循环使用。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气体的连续吸附、再生、冷却循环,实现了吸附操作的连续性,使吸附分离过程由间歇变为连续,缩短吸附解吸周期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旋转循环吸脱附一体化捕获器。
背景技术
固体吸附法是利用固态吸附剂对原料混合气中的低浓度气体的选择性可逆吸附作用来分离回收的。在低温或高压下,这些固体吸附剂从混合气中吸附低浓度气体,在高温或低压下又将其脱附出来,从而可以分离低浓度气体,同时能将固体吸附剂再生。吸附法具有工艺操作简单、流程短、投资少、操作弹性大,环境效益好的优点,一直备受研究者的青睐。
目前大多数低浓度气体回收设备都是在两个及以上的固定床吸附器上,通过间歇式吸附-解吸工艺,以及常规的变压解吸或变温解吸,来实现低浓度气体回收。该吸附器吸附-解吸周期长,解吸不彻底,净化效率不稳定,操作要求高而且复杂,投资大,占地面积也大;尤其是利用变压解吸或变温解吸,系统的投资及能耗都很大。近几年,研究者提出了循环流化床吸附捕集装置,虽然能处理气量大的气体吸附,但操作相对比较复杂,而且吸附再生时间不易控制,因此,选择一种吸附再生吸附装置对于改善操作条件、降低运行能耗、绿色环保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黄维秋等人在专利201120435125.9中提到了在油气分离领域应用的旋转式吸附器装置,其实现内筒体的旋转来达到油气分离的目的,但在内筒内由于有大量固体吸附剂存在,导致传动装置能耗较大问题,再有其应用范围较窄,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处理量大、占地面积小、传热效果好、适用于各种常压低浓度气体的旋转循环吸附解吸一体化捕获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798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尾气冷却除硫磺系统
- 下一篇:焊接烟尘气味活性炭处理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