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强制下拉功能葵花收割台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79603.5 | 申请日: | 2018-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09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邵园园;吕明元;玄冠涛;吴彦强;刘晶;马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45/00 | 分类号: | A01D45/00;A01D47/00;A01D57/01;A01D5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71018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托盘 拨禾链 分禾器 割台 绞龙 下拉 向后运动 旋转割刀 拉茎辊 花盘 主机 秸秆 本实用新型 堵塞 工作效率 葵花秸秆 设备故障 收获割台 物料输送 作用区域 齿轮箱 葵花杆 收割台 双作用 割道 挂接 拨动 整机 收割 收获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强制下拉功能葵花收割台,包括割台主体、托盘分禾器、拨禾链、拉茎辊、旋转割刀、齿轮箱、抛送辊、绞龙等。所述的一种具有强制下拉功能的葵花收获割台挂接在主机上面,主机在葵花地里前进,当葵花秸秆进入割台工作范围(两托盘分禾器中间)内时,先在拨禾链拨动下葵花杆向后运动,然后在拉茎辊和拨禾链双作用下向下向后运动,到达旋转割刀位置切断秸秆。此时葵花花盘在托盘分禾器上方抛送辊作用区域内,在抛送辊作用下葵花花盘被抛送到绞龙作用范围内,绞龙收集后将物料输送给整机。本实用新型可解决解决葵花收获时秸秆堵塞割道的问题,减少因割台堵塞引起的设备故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降低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强制下拉功能的葵花收获割台。
背景技术
葵花籽粒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等地。目前市场上的葵花收割机多在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对割台结构及其脱粒系统进行改装而成,仅能够满足最基本的收获要求,相对于人工收割,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然而目前市场上的葵花收割机在收获葵花作业时,容易出现秸秆堵塞割道的问题,进而因为割台堵塞引起设备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具有强制下拉功能的葵花收获割台,当葵花秸秆进入割台工作范围内时,先在拨禾链拨动下葵花杆向后运动,然后在拉茎辊和拨禾链双作用强制下拉下产生下向下向后运动,到达旋转割刀位置切断秸秆,解决了葵花收获时秸秆堵塞割道的问题,减少了因割台堵塞引起的设备故障,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强制下拉功能葵花收割台,收割台前端两侧的侧板之间设置有分禾器,所述分禾器由若干个呈梳齿状分布的尖头板组成,在分禾器后端上方设置有旋转割刀,在旋转割刀上方设置有抛送装置,在抛送装置后方设置有绞龙,
在每个尖头板下方均安装有长度方向与尖头板一致的安装板,各安装板的前后两端设置有传动链轮,在各安装板的顶面安装有拨禾链,拨禾链与安装板前后两端的传动链轮啮合以沿安装板外轮廓做周向运动,在拨禾链的外延间隔一定距离装有拨翼,安装板位于尖头板长度中心线一侧,使拨禾链长度方向上一边的拨翼外露于尖头板之间的间隙中,另一边的拨翼始终位于尖头板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区域以内;
相邻2个尖头板之间的间隙中均设置有一对拉茎辊,拉茎辊的长度方向与尖头板一致,每对拉茎辊的旋转方向相反,每对拉茎辊相对的一侧旋转方向向下,各拉茎辊的尾部分别安装在齿轮箱的转动齿轮上,头部固定在安装板设于靠近所述间隙一侧的轴承座上。
进一步的,各拉茎辊均为前窄后宽的筒状,且拉茎辊的外径沿其长度方向上安装有若干导向钢板。
进一步的,在分禾器后部的上方还设置有开口朝下的弧形挡板,弧形挡板的中部设置有滑槽,弧形挡板通过限位螺钉安装在两侧板之间并通过滑槽调节弧形挡板底部与分禾器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弧形挡板以及抛送装置均固定在一调节杆的末端,调节杆的底部铰接在收割台的尾部钢板上,且收割台的尾部钢板通过一油缸与调节杆相连;
尾部钢板设置在两侧板之间的后方并与侧板垂直。
进一步的,抛送装置包括旋转辊以及倾斜安装在旋转辊外径上的橡胶板,橡胶板与旋转辊之间的开口方向与旋转辊的旋转方向一致。
进一步的,安装板悬空安装在尖头板的下方,且底部设置有导向板,导向板的末端向尖头板之间的间隙延伸。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葵花收获时秸秆堵塞割道的问题,减少了因割台堵塞引起的设备故障,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796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