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径向液流电吸附模块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075907.4 | 申请日: | 2018-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48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明;孙晓慰;施志平;沈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阳市光成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469 | 分类号: | C02F1/469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大地律师事务所 11631 | 代理人: | 宋松 |
| 地址: | 212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吸附模块 径向液流 密封端盖 集电极 管状密封外壳 本实用新型 隔离材料 活性电极 电气控制器件 活性电极材料 污水处理领域 水流通过 出水管 电连结 进水管 有效地 拆卸 叠装 密封 泄漏 流出 外部 维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径向液流电吸附模块,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包括:管状密封外壳和置于所述管状密封外壳内的电吸附模块;电吸附模块包括:至少一组的活性电极、集电极和隔离材料叠装在一起放置,所述的活性电极、集电极和隔离材料中心均有孔,再由密封端盖形成密封;水流通过所述密封端盖上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流进和流出;由电连结体将所述集电极通过密封端盖引出所述电吸附模块外,与外部电气控制器件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径向液流电吸附模块解决了电吸附模块的泄漏问题,同时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活性电极材料,大大提高单位电吸附模块的处理能力,而且可以对电吸附模块进行拆卸以便维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径向液流电吸附模块。
【背景技术】
电吸附技术是一种利用电极表面吸附离子的效应实现水中离子的浓缩分离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它具有工艺流程简练、耐受性好、处理成本低等优点,特别适合对水质成分比较复杂的原水如各类污废水的除盐处理,对节水减排有着非常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电吸附技术的核心是电吸附模块,通常由活性电极、集电极、隔离材料、电极基材及密封材料等组成。当含有离子的水从活性电极之间由隔离材料形成的水流通道之间流过时,在活性电极上所施加的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水中的离子分别向阴阳两极迁移并被吸附在活性电极的表面,从而使水中的离子浓度大大降低,在电极水流出口就得到经过去除离子处理的低离子含量的产品水。在活性电极吸附饱和后,通过将所施加的直流电场撤除,同时将阴阳活性电极进行短接,此时活性电极上的电荷被释放中和,失去对离子的吸引力,所吸附的离子又回到水流通道的水中,在活性电极的水流出口就得到离子浓度较高的浓缩水,活性电极也因此得到再生可以进行下个周期的吸附。以此周而复始,实现水的除盐处理的目的。已有的电吸附模块采用矩形的电极结构,水流沿着矩形电极的长度方向流动,单对或多对电极被密封胶类材料固化密封在一起,形成电吸附模块。虽然这种结构能实现电吸附处理的目的,但由于是矩形结构,模块的密封仍然是个难题,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泄漏问题。而且由于在电极水流入口处,水中的离子浓度最高,在出口处最低,而在矩形结构的情况下,沿水流方向的活性电极的体量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在高浓度区电极的体量相对不足,低浓度区体量相对过剩,降低了活性电极的使用效率。再者由于通过密封胶固化密封的电极在使用过程中很难再次打开,当需要内部维修时即无法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径向液流电吸附模块,用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径向液流电吸附模块,包括:管状密封外壳和置于所述管状密封外壳内的电吸附模块;所述电吸附模块包括:至少一组的活性电极、集电极和隔离材料叠装在一起放置,所述的活性电极、集电极和隔离材料中心均有孔,再由密封端盖形成密封;水流通过所述密封端盖上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流进和流出;由电连结体将所述集电极通过密封端盖引出所述电吸附模块外,与外部电气控制器件连接。
其中,所述的电吸附模块中还包括:密封圈和密封嵌条;由所述密封圈和密封嵌条一同与所述的密封端盖形成密封。
其中,所述的活性电极是圆形、矩形或其它多边形,所述活性电极的中心开设有圆形、椭圆形、矩形或其它多边形的孔。
其中,所述的集电极是圆形、矩形或其它多边形,所述集电极的中心开设有圆形、椭圆形、矩形或其它多边形的孔。
其中,所述的隔离材料是圆形、矩形或其它多边形,所述隔离材料的中心开设有圆形、椭圆形、矩形或其它多边形的孔。
其中,在所述隔离材料和活性电极之间设有所述的密封圈。
其中,在所述管状密封外壳的内侧设有水流导槽。
其中,所述电连结体与密封端盖之间通过所述的密封圈形成密封。
其中,在所述管状密封外壳上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阳市光成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丹阳市光成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759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极反渗透EDI超纯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磁力分离净水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