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隔膜泵气缸与换向阀连接部位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071873.1 | 申请日: | 2018-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64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 发明(设计)人: | 叶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安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B53/16 | 分类号: | F04B53/16;F04B53/22;F04B53/00;F04B4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陈益思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垫片槽 气缸本体 换向阀 连接部位结构 双隔膜泵 垫片 气缸 适配 本实用新型 单独设置 对角设置 固定孔位 漏气 紧固 螺丝 对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隔膜泵气缸与换向阀连接部位结构,包括气缸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本体上设置有气孔,所述气孔外圈设置有独立的垫片槽,所述垫片槽内放置有适配的垫片,所述气缸本体对角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固定孔位。本实施例一种双隔膜泵气缸与换向阀连接部位结构,通过在气孔外圈设置有垫片槽,然后垫片槽内放置有适配的垫片,那么再将换向阀通过螺丝与气缸本体固定连接时,只要在连接紧固的情况下,两个单独设置的垫片槽内的垫片,即使在受到压力不同的情况下,也不会互相影响,从而不会造成漏气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离泵,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隔膜泵气缸与换向阀连接部位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气动双隔膜泵,气缸与换向阀的连接,都是采用对角两颗螺丝进行固定,从而使气缸上的气孔与换向阀贯通,为了防止气缸与换向阀固定后有间隙,出现漏气情况,大多采用硬质的垫片,来覆盖气缸与换向阀连接部位区域,然而又因为对角螺丝固定的方式,使得整块垫片受压不均匀,最终还是会出现漏气情况,即便采用软质胶垫,在单边紧固螺丝的过程中,胶垫会因单边挤压产生移位,如此则可能造成堵塞气孔。
为此我们改进了气缸与换向阀连接部位的结构,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隔膜泵气缸与换向阀连接部位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隔膜泵气缸与换向阀连接部位结构,包括气缸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本体上设有气孔,所述气孔外圈设置有独立的垫片槽,所述垫片槽内放置有适配的垫片,所述气缸本体对角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固定孔位。
优选的,所述气缸本体上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气孔,每组所述气孔包括了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外围均设置有所述垫片槽,且所述垫片槽呈环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施例一种双隔膜泵气缸与换向阀连接部位结构,通过在气孔外圈设置有垫片槽,然后垫片槽内放置有适配的垫片,那么再将换向阀通过螺丝与气缸本体固定连接时,只要在连接紧固的情况下,两个单独设置的垫片槽内的垫片,即使在受到压力不同的情况下,也不会互相影响,从而不会造成漏气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隔膜泵气缸与换向阀连接部位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气缸本体;2、垫片槽;3、固定孔位;4、第一气孔;5、第二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隔膜泵气缸与换向阀连接部位结构,包括气缸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本体1上设置有气孔,所述气孔外圈设置有垫片槽2,所述垫片槽2内放置有适配的垫片(图未示),所述气缸本体1对角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固定孔位3。本实施例一种隔膜泵气缸与换向阀连接部位结构,是在现有的技术缺陷上做的改进,通过在所述气孔外圈,所述气孔分为所述第一气孔4和第二气孔5,设置单独的所述垫片槽2,然后放入与之相适配的所述垫片,再将换向阀通过两个对角设置的所述固定孔位3与所述气缸本体1利用螺丝进行连接固定,那么在螺丝拧紧的过程中,拧紧的程度是会有一定差异,那么会导致换向阀与所述气缸本体1之间的压力会不均匀,而我们将所述垫片槽2和垫片单独设置在所述气孔外围,那么在整体压力不均匀的情况下,只要压力足够大,便可以有效密封气孔,防止漏气,同时在单边紧固螺丝时,也不会因单边挤压使得所述垫片发生位移而阻塞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安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安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718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