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夜视仪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70064.9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24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饶新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环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H04N5/225;G02B23/16;G02B23/12 |
代理公司: | 昆明盛鼎宏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3 | 代理人: | 许竞雄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筒体 电池仓 接口区 夜视仪 物镜 本实用新型 红外照明灯 干电池 目镜 眼罩 成像清晰 焦距可调 筒体侧面 筒体末端 物镜调焦 可转动 手带 手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夜视仪,包括筒体、物镜、目镜、接口区,所述物镜设置在筒体的前端,所述目镜设置在筒体的末端,且在筒体末端处设置有眼罩,所述筒体上设置有红外照明灯和电池仓,电池仓内放置有干电池,所述红外照明灯与物镜的朝向相同,所述电池仓内放置有干电池,所述筒体侧面下方设置有接口区,在接口区的上方设置有手带,所述筒体上设置有可转动的物镜调焦手轮。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成像清晰、焦距可调的夜视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传输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夜视仪。
背景技术
红外夜视仪是利用光电转换技术的军用夜视仪器。它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前者用红外探照灯照射目标,接收反射的红外辐射形成图像;后者不发射红外线,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 “热图像”,故又称为”热像仪”,而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夜视仪大多都是红外夜视仪,市场上销售的红外夜视仪结构复杂,成像效果不清晰且不能传输到其他视频设备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成像清晰、焦距可调的夜视仪。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夜视仪,包括筒体、物镜、目镜、接口区,所述物镜设置在筒体的前端,所述目镜设置在筒体的末端,且在筒体末端处设置有眼罩,所述筒体上设置有红外照明灯和电池仓,电池仓内放置有干电池,所述红外照明灯与物镜的朝向相同,所述电池仓内放置有干电池,所述筒体侧面下方设置有接口区,在接口区的上方设置有手带,所述筒体上设置有可转动的物镜调焦手轮。
进一步的,所述物镜为全宽带多层镀膜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接口区包括并列设置的视频输出接口、USB接口和存储卡插口。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上设有按键区。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内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光电阴极板、微通道板、荧光屏,所述荧光屏与目镜之间设置有CCD光电处理电路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内壁设置有环状的消光纹,所述消光纹位于物镜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CCD光电处理电路模块(24)的外壳为上宽下窄的中空结构,且所述CCD光电处理电路模块(24)窄部开口处的孔径与目镜(10)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夜视仪结构简单,成像清晰,筒体上设置有消光纹可有效去除“鬼影”现象,筒体侧边设置有接口区,可将图像输出至其他视频设备上,筒体上设置有手带,使用过程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筒体结构图。
图中,1-物镜、2-筒体、21-光电阴极板、22-微通道板、23-荧光屏、24-CCD光电处理电路模块、3-眼罩、4-物镜调焦手轮、5-红外照明设备、6-电池仓、7-手带、8-按键区、9-接口区、91-视频输出接口、92-USB接口、93-存储卡插口、10-目镜、11-消光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环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明环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700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人零售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能视频监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