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创通道下的椎间融合器及骨水泥注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063297.6 | 申请日: | 2018-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870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 发明(设计)人: | 林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浩 |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A61B17/88;A61B17/7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孟阿妮 |
| 地址: | 2644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记忆金属支架 囊袋 椎间融合器 微创 骨水泥注入装置 本实用新型 骨水泥 填充 羟基磷灰石涂层 记忆金属材质 骨水泥材料 神经根损伤 羟基磷灰石 表面设置 脊柱外科 手术工具 促进骨 多面体 融合器 支撑力 椎间隙 放入 横径 柱体 充盈 开口 移动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创通道下的椎间融合器及骨水泥注入装置,椎间融合器,包括记忆金属支架和囊袋,所述记忆金属支架为由记忆金属材质的空心的多面体或柱体,所述记忆金属支架表面有羟基磷灰石涂层;所述囊袋表面设置有一个用于填充注入骨水泥的开口,囊袋充盈设置于记忆金属支架内部,所述囊袋中填充有骨水泥材料。本实用新型利用记忆金属支架结合骨水泥囊袋的结构,既实现了经过小至直径5毫米的微创通道放入高度或直径或横径达到14毫米椎间融合器,又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且融合器在椎间隙稳定不易移动,还可以通过羟基磷灰石促进骨长入提供长期的稳定。大大减少神经根损伤的机率,为脊柱外科提供了微创、高效、安全的手术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微创通道下的椎间融合器及骨水泥注入装置。
背景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是脊柱外科领域常见病/多发病,最近几年各种微创通道下的微创手术方式层出不穷。尤其是近几年,椎间孔镜下椎间盘突出间盘摘除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有一些病人合并椎体间不稳,需要进行椎间融合手术。因为没有在7毫米通道下能放入椎间隙的融合器,很多医生只能选择切开开放的手术方式,这种手术方式切口大,有7~8厘米长,腰背部肌肉剥离范围广,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而往往遗留腰背痛的后遗症。既往有医生设计了经通道下放入的椎间融合器,但他们的融合器直径或高度达到14毫米,要想经通道放入椎间隙,需要20毫米粗的工作通道。而工作通道经皮到达椎间盘,要经过一个叫安全三角的解剖位置。安全三角是关节突/下位椎体上缘/神经根三者围成的三角区域。工作通道过粗,非常容易损伤神经根,重者造成病人瘫痪,轻者出现肢体无力、麻木,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是医生绝对要避免发生的。所以工作通道越细,手术进行过程越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创通道下的椎间融合器及骨水泥注入装置。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创通道下的椎间融合器,包括记忆金属支架和囊袋,所述记忆金属支架为由记忆金属材质的空心的多面体或柱体,所述记忆金属支架表面有羟基磷灰石涂层;所述囊袋表面设置有一个用于填充注入骨水泥的开口,囊袋充盈设置于记忆金属支架内部,所述囊袋中填充有骨水泥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记忆金属支架的材质为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所述记忆金属支架变形温度为0~5℃,恢复温度为25~40℃。
进一步地,所述记忆金属支架为记忆金属网格围成的管状,记忆金属支架的截面为圆形、矩形或多边形。
进一步地,所述记忆金属支架为拱桥形结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拱形单体,所述拱形单体首尾分别连接的上边和下边,所述上边为向上凸出的拱形,下边和长度与上边相同,下边表面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向上的凸起;上边中间设置有向中间凸出的半圆弧,两个拱形单体通过半圆弧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记忆金属支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椭圆环单体,所述椭圆环单体的长轴上设置有水平连接部,所述水平连接部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向上或双向的凸起;所述椭圆环单体的上、下边分别设置有两个向中间凸出的半圆弧,两个椭圆环单体通过两个半圆弧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记忆金属支架外侧有向外突出的尖齿,尖齿扎入上下椎体骨质中使融合器不易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骨水泥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或磷酸钙骨水泥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磷酸钙复合型骨水泥。
进一步地,所述囊袋开口设有固定环。
进一步地,所述囊袋的材质选自真丝、涤纶、聚四氟乙烯、聚氨酯、弹性硅橡胶、聚酰胺、聚乙烯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甲壳素、胶原、聚乳酸、聚己内酯或上述材质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囊袋为编织或一次加工成型的表面带有微孔的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浩,未经林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632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撑开度连续可调的融合器
- 下一篇:颈椎自然高度前路固定融合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