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块化通风隔热屋顶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62121.9 | 申请日: | 2019-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775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卫强;张贤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融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3/35 | 分类号: | E04D3/35;E04B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2 | 代理人: | 张东浩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热板 低层 垫块 水泥净浆 粘结 高层 防水板 隔热屋顶 模块化 通风 交互排列 材料层 热作用 防漏 防雨 风压 热压 省料 质轻 室外 维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化通风隔热屋顶板,包括低层隔热板、高层隔热板、防水板、低层垫块、高层垫块;所述低层垫块上侧与所述低层隔热板通过水泥净浆粘结,所述低层垫块下侧与所述防水板通过水泥净浆粘结;所述高层垫块与所述高层隔热板通过水泥净浆粘结,所述高层垫块下侧与所述防水板通过水泥净浆粘结;所述低层隔热板和所述高层隔热板交互排列。可以利用风压和热压的作用,减少室外热作用对内表面的影响;材料层少、省料、质轻,还有防雨、防漏、经济、易维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块化房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模块化通风隔热屋顶板。
背景技术
屋顶是建筑物最上面的顶盖,主要起到屋面防潮排水、保护墙顶不受雨水冲刷以及节能防火的作用,屋顶按结构形状可分成多种,有平顶和坡顶之分,干旱地区房屋多用平顶,湿润地区多用坡顶,多雨地区屋顶坡度较大。传统的屋顶施工制作,常用的是现场浇注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现浇建筑屋顶板的优点是:自身以及和屋顶板形成的整体性好,适合于抗震及整体性要求高的建筑;耐久性和耐火性好,工程造价和维护费用低。但是其缺点也非常明显:混凝土抗拉强度低,容易出现裂缝;结构自重大,防潮性能较差;工序多施工复杂,周期长,建筑材料消耗量大,产生的建筑垃圾多,同时对周围的环境有较大影响;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大,雨雪等天气会导致施工周期的延误。尤其,是当前社会条件下材料成本和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涨,现场施工方式日益受到挑战。其施工过程和时间长,体积和重量均较大,成本高。
随着建筑预制装配化施工的发展,模块化的建筑屋顶板构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有利于保证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减少了材料浪费和建筑垃圾的产生。但其存在的缺陷是,建筑模块基本上还是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仅通过保温层实现房屋的保温,不能及时疏散太阳光的辐射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模块化通风隔热屋顶板,可以利用风压和热压的作用,减少室外热作用对内表面的影响;材料层少、省料、质轻,还有防雨、防漏、经济、易维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模块化通风隔热屋顶板,包括低层隔热板、高层隔热板、防水板、低层垫块、高层垫块;所述低层垫块上侧与所述低层隔热板通过水泥净浆粘结,所述低层垫块下侧与所述防水板通过水泥净浆粘结;所述高层垫块与所述高层隔热板通过水泥净浆粘结,所述高层垫块下侧与所述防水板通过水泥净浆粘结;所述低层隔热板和所述高层隔热板交互排列。形成高低交互排列的空气间层,扩大通风面积,利用风压和热压的作用,尤其是自然通风,带走进入夹层中的热量,从而减少室外热作用对内表面的影响。
更进一步的,所述高层垫块呈柱状,靠近所述低层隔热板一侧设置凹槽,所述凹槽深度与所述低层隔热板厚度相同。所述凹槽与所述低层隔热板紧密卡扣,使模块化通风隔热屋顶板整体更稳固。
更进一步的,所述低层隔热板与所述高层隔热板结构相同,包括防水层和保温层。仅采用必要的材料,使得模块化通风隔热屋顶板材料层少、省料、质轻,还有防雨、防漏、经济、易维修等优点。
更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层与所述保温层中间填充有阻燃剂。满足建筑物防火要求。
更进一步的,所述低层隔热板与所述高层隔热板的表面涂有防腐层。防止模块化通风隔热屋顶板在雨、雪、潮湿等天气下被腐蚀,延长模块化通风隔热屋顶板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的,所述低层隔热板的上表面和所述高层隔热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相互垂直的倒梯形凹缝。为模块化通风隔热屋顶板在四季温度变化中的热胀冷缩提供伸缩空间,避免模块化通风隔热屋顶板发生断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是:
(1)扩大通风面积,利用风压和热压的作用,尤其是自然通风,带走进入夹层中的热量,从而减少室外热作用对内表面的影响。
(2)使得模块化通风隔热屋顶板机构更稳固;材料层少、省料、质轻,还有防雨、防漏、经济、易维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融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融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621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