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集成电机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58408.4 | 申请日: | 2018-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87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向向;马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5K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陆军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箱体 侧面安装 散热板 集成电机控制器 上腔体 下腔体 本实用新型 电动汽车 容纳腔 上盖 下盖 连通 保险丝组件 电磁兼容性 安装信号 便于安装 布局优化 侧面设置 内部模块 控制柜 转接板 分隔 围合 整机 侧面 维修 | ||
1.一种电动汽车集成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11)、主箱体(12)和下盖(13),所述上盖(11)、主箱体(12)和下盖(13)围合形成内部具有容纳腔的控制柜;
所述主箱体(12)上具有散热板(2),且所述散热板(2)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位于所述散热板(2)上方的上腔体(14)和位于所述散热板(2)下方的下腔体(15);所述主箱体(12)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信号转接板(41)的第一侧面安装室(31),且所述第一侧面安装室(31)分别与所述上腔体(14)和下腔体(15)连通;所述主箱体(12)的第二侧面设置有用于安装保险丝组件(42)的第二侧面安装室(32),且所述第二侧面安装室(32)分别与所述上腔体(14)和下腔体(1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体(14)内设置有驱动电机控制器(51)、接触器组件(52)、接触器板(53)和高压仓板(54),且所述驱动电机控制器(51)和接触器组件(52)安装在所述散热板(2)上,所述接触器板(53)叠放在接触器组件(52)上层,所述高压仓板(54)叠放在所述驱动电机控制器(51)上层;
所述下腔体(15)内设置有助力转向电机控制器(55)、空压机电机控制器(56)和直流变换器(57),且所述助力转向电机控制器(55)、空压机电机控制器(56)和直流变换器(57)安装在所述散热板(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体(12)的正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接线端子的正面安装室(33),且所述正面安装室(33)分别与所述上腔体(14)和下腔体(15)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安装室(31)、第二侧面安装室(32)和正面安装室(33)具有朝外设置的开口;
所述主箱体(12)上可拆卸安装有用于密封所述第一侧面安装室(31)开口的第一侧面盖板(34)、用于密封所述第二侧面安装室(32)的第二侧面盖板(35),以及用于密封所述正面安装室(33)的正面盖板(3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安装室(31)设置在所述主箱体(12)的左侧面上,所述第二侧面安装室(32)设置在所述主箱体(12)的右侧面上;
所述驱动电机控制器(51)紧邻所述第一侧面安装室(31)设置,所述接触器组件(52)紧邻所述第二侧面安装室(32)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体(12)的正面上还设置有用于分别连接所述直流变换器(57)正负极输出端的第一接线端子(61)和第二接线端子(62)、用于连接驱动电机三相线高压输出端的第三接线端子(63)、用于连接固定电池输入端的第四接线端子(64),以及用于连接电空调高压配电输出端的第五接线端子(65)。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体(12)的背面上设置有透气阀(71);
所述主箱体(12)背面的顶部区域朝向两侧延伸设置有背面吊耳(72),所述主箱体(12)背面的底部区域朝向两侧延伸设置有背面安装支脚(73)。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体(12)的右侧面上还设置有电除霜高压配电输出接口(81)、电加热高压配电输出接口(82)、高压直流配电输出接口(83)、空压机电机三相输出接口(84)、助力转向电机三相输出接口(85)以及接地孔(86)。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2)内具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散热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体(12)的左侧面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散热腔的冷却液进口(91)和冷却液出口(9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信号转接板(41)的低压信号端子(9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5840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无风扇导管散热结构
- 下一篇:一种交叉结构高效导热散热复合石墨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