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量化多层复合材料重卡车门装饰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56904.6 | 申请日: | 2018-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300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协统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40 | 分类号: | B32B27/40;B32B27/12;B32B27/08;B32B17/02;B32B17/10;B32B3/12;B32B15/20;B32B15/14;B32B29/02;B32B17/06;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扬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9 | 代理人: | 隋玲玲 |
地址: | 21440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氨酯层 强度层 轻量化 多层复合材料 胶衣树脂层 薄板件 玻纤毡 贴合 重卡 保证 本实用新型 车门装饰板 成型收缩率 车门铰链 车门装饰 蜂窝芯材 节能减排 外观表面 整体刚度 装饰板 整车 装配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轻量化多层复合材料重卡车门装饰板,所述装饰板自下而上依次设有SMC薄板件、第一强度层、蜂窝芯材、第二强度层和胶衣树脂层,所述第一强度层包括第一玻纤毡层和第一聚氨酯层,所述第一聚氨酯层与SMC薄板件贴合,所述第二强度层包括第二玻纤毡层和第二聚氨酯层,所述第二聚氨酯层与胶衣树脂层贴合。本实用新型保证了产品良好的外观表面质量;减轻车门铰链的负荷,实现整车的节能减排,实现产品最大程度的轻量化;保证产品在装配不变的前提下保证产品的整体刚度和强度;保证产品具备良好的成型收缩率和尺寸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量化多层复合材料重卡车门装饰板。
背景技术
重卡用车门下装饰板作为货车外装饰件,不但为车辆提供了整体一致的外观造型,还有利于改善汽车在高速行驶由于局部凸凹不平所产生的空气阻力。当前市面上的重卡用车门下装饰板有两种,一种以热塑性工程材料为原材料,采用注塑工艺生产的门装饰板,产品为内外板分别成型然后靠螺栓连接装配在一起,但此工艺材料的缺陷在于:
一是热塑性材料较软,为了增加刚度产品背后需要布置加强筋,加强筋容易使产品表面产生缩痕进而影响表面质量;
二是产品成型收缩率大,尺寸精度难以控制;
三是热塑性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较大,在不同温度环境下,材料的热胀冷缩导致产品收缩变形,影响装配和外观;
四是由于材料的强度和弹性模量比较低,并且产品的固定点集中在产品上端一侧,为悬臂式固定结构,所以制成品的强度和刚度都比较差,开关门时出现严重的产品变形问题,且由于刚度不足,出现明显的怠速抖动和共振异响等现象;
另外一种也是内外板分别成型,材料为玻纤增加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片状模塑料(SMC),生产采用模压工艺,内外板采用胶粘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由于SMC材料的密度较大,如果单层产品厚度按3mm、密度按1.9g/mm³计算,产品的面密度达到11.4kg/m²,对于门装饰板的产品来说,单个总成达到了7.5kg左右,较大的产品重量为装配带来了困难,另外对于车门铰链来说也是相当大的负荷,经常造成车门铰链异响甚至损坏等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轻量化多层复合材料重卡车门装饰板,以玻纤增强聚氨酯发泡与蜂窝夹芯材料复合作为SMC背部增强材料,保证产品良好的外观表面质量;减轻车门铰链的负荷,实现整车的节能减排,实现产品最大程度的轻量化;保证产品在装配不变的前提下保证产品的整体刚度和强度;保证产品具备良好的成型收缩率和尺寸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轻量化多层复合材料重卡车门装饰板,所述装饰板自下而上依次设有SMC薄板件、第一强度层、蜂窝芯材、第二强度层和胶衣树脂层,所述第一强度层包括第一玻纤毡层和第一聚氨酯层,所述第一聚氨酯层与SMC薄板件贴合,所述第二强度层包括第二玻纤毡层和第二聚氨酯层,所述第二聚氨酯层与胶衣树脂层贴合。
优选的,所述SMC薄板件为最外层,厚度为1.3-1.8mm。
优选的,所述蜂窝芯材为纸蜂窝或塑料蜂窝或铝蜂窝。
优选的,所述胶衣树脂层为最内层,所述胶衣树脂层为模内固化,为产品内表面的涂装提供基础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产品具备良好的A级表面外观质量;
2、产品成型收缩率低,可成型度高,成型后产品无收缩和变形;
3、产品尺寸稳定性好,在不同环境下无收缩变形等问题;
4、产品为一体成型,无需后续装配,工艺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协统汽车附件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协统汽车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569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