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和弯曲刚度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53119.5 | 申请日: | 201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59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向晓峰;范体强;李阳;赵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N3/20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1122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车身 弯曲刚度测试 传力杆总成 升降支座 平衡梁 加载装置 加载梁 球铰 本实用新型 加载组件 加力 加载 测试系统 横向平行 连续测试 人员负荷 水平状态 纵向轴线 传统的 门型架 上端 铰接 下端 省力 对准 | ||
1.一种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套弯曲加载组件,所述弯曲加载组件包括左升降支座总成(6)、右升降支座总成(7)、加载梁(8)、传力杆总成(9)、平衡梁(10)和一对加力锥(5);所述加载梁(8)的两端分别与左升降支座总成(6)、右升降支座总成(7)铰接构成门型架,所述传力杆总成(9)的上端球铰在加载梁(8)的中点,传力杆总成(9)的下端球铰在平衡梁(10)的中点,平衡梁(10)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加力锥(5)球铰,弯曲加载组件的加载力通过两个加力锥(5)平分加载到白车身(1)上;所述传力杆总成(9)对准白车身(1)纵向轴线,加载梁(8)和平衡梁(10)处于水平状态,且平衡梁(10)与白车身(1)横向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杆总成(9)能进行长度的微调,传力杆总成(9)上设置有力传感器(9b)并具备力值显示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杆总成(9)由从上到下依次相连的上连接座(9a)、力传感器(9b)、转接头(9c)、调整螺柱(9d)和下连接座(9e)组成,所述调整螺柱(9d)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通过旋转调整螺柱(9d)实现传力杆总成(9)长度的微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升降支座总成(6)由从下到上依次相连的左下支座(6a)、调节套筒(6b)、连接杆(6c)组成,所述调节套筒(6b)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升降支座总成(7)由从下到上依次相连的右下支座(7a)、丝杆升降机(7b)、连接螺柱(7c)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升降机(7b)采用2T级别。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加载组件为两套,两套弯曲加载组件通过乘员舱,从乘员舱的前后分别跨车身安置;位于前方的弯曲加载组件的两个加力锥(5)分别加载到白车身(1)的两个前排座椅上,位于后方的弯曲加载组件的两个加力锥(5)分别加载到白车身(1)的两个后排座椅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加载组件为一套,弯曲加载组件通过乘员舱跨车身安置,弯曲加载组件的两个加力锥(5)分别加载到白车身(1)的前排座椅与后排座椅之间,弯曲加载组件的加载梁(8)水平转动后与平衡梁(10)呈夹角,以避开白车身(1)的B柱,避免与B柱发生干涉。
9.一种包含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的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系统,还包括用于将白车身(1)固定在试验平台(2)上的前悬架约束夹具(3)和后悬架约束夹具(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5311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