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塑胶模具薄壁纠偏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52876.0 | 申请日: | 201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143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立;蔡芷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健大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3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十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91 | 代理人: | 黄云 |
地址: | 523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型座 模具本体 成型腔 顶针 塑胶模具 上模体 下模体 纠偏 本实用新型 成型顶针 纠偏结构 纠偏组件 薄壁 滑块 射胶 油缸 偏心 注塑 产品表面 成型效果 复位弹簧 驱动滑块 顶针孔 力作用 切刀口 保压 封胶 两组 填满 连通 顶住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胶模具薄壁纠偏结构,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上模体与下模体相连形成成型腔,设置于模具本体一侧的成型座,成型座设有滑块,与滑块相连的成型顶针,成型座驱动滑块活动于成型腔;成型腔靠近成型座一侧设有切刀口,模具本体远离成型座一侧设有纠偏组件,纠偏组件设有两组分别安装在上模体和下模体,并设有纠偏顶针连通至成型腔;本实用新型在注塑射胶前,纠偏顶针在油缸的作用下将成型顶针顶住,在射胶完成后,保压前,油缸停止工作,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纠偏顶针退回产品表面封胶,然后在保压压力作用下顶针孔填满,从而解决了产品偏心,成型效果不好等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塑胶模具薄壁纠偏结构。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塑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和通用与工程塑料在强度和精度等方面的不断提高,塑料制品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如:家用电器、仪器仪表,建筑器材,汽车工业、日用五金等众多领域,塑料制品所占的比例正迅猛增加。一个设计合理的塑料件往往能代替多个传统金属件。工业产品和日用产品塑料化的趋势不断上升。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所使用到的各种工具和产品,大到机床的底座、机身外壳,小到一个胚头螺丝、纽扣以及各种家用电器的外壳,无不与模具有着密切的关系。模具的形状决定着这些产品的外形,模具的加工质量与精度也就决定着这些产品的质量。因为各种产品的材质、外观、规格及用途的不同,模具分为了铸造模、锻造模、压铸模、冲压模等非塑胶模具,以及塑胶模具。
其中塑胶模具是一种用于压塑、挤塑、注射、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模具的简称。模具凸、凹模及辅助成型系统的协调变化,可以加工出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一系列塑件。
现有技术中的塑胶模具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在一些尺寸较长,壁面较薄的产品注塑过程中,容易在注塑过程中产生偏差,导致注塑完成的产品变形,偏心等情况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决了产品偏心,成型效果不好等情况的塑胶模具薄壁纠偏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胶模具薄壁纠偏结构,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所述上模体与下模体相连形成成型腔,设置于模具本体一侧的成型座,所述成型座设有滑块,与滑块相连的成型顶针,成型座驱动滑块活动于成型腔;所述成型腔靠近成型座一侧设有切刀口,所述模具本体远离成型座一侧设有纠偏组件,所述纠偏组件设有两组分别安装于上模体和下模体,并设有纠偏顶针连通至成型腔。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模具本体外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分别将上模体和下模体固定,两组纠偏组件穿过固定板分别安装于上模体和下模体。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成型座设有底座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滑块驱动相连,所述底座与下模体固定相连。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切刀口上下设有两组,分别设置在上模体和下模体靠近成型座一侧。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纠偏组件设有油缸,与油缸驱动相连的连接座,所述纠偏顶针安装于连接座。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连接座装设有复位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健大电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健大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528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缆插头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高铁用的右上部外风挡的加工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