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管切开术后用吸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050179.1 | 申请日: | 2018-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11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 发明(设计)人: | 傅世敏;李翠红;彭静;钟丽;王惠;刘晋;舒慧芳;李琴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A61M16/04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成艳 |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进氧管 扩口管 人工鼻 输氧管 连接机构 气管切开术 固定机构 吸氧装置 泄漏报警 导管 连通 本实用新型 导管连通 弯管接头 氧气发生 氧气泄漏 内锥壁 管径 吸氧 医疗器械 泄漏 医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气管切开术后用吸氧装置,包括导管,导管连通有人工鼻,人工鼻上设有进氧管,进氧管连通有输氧管;导管与人工鼻之间连通有弯管接头,进氧管与输氧管的连接处设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圆锥形的扩口管,扩口管由弹性材料制成,扩口管的内锥壁与进氧管连接,扩口管与进氧管的连接处设有固定机构和泄漏报警机构。本方案通过扩口管使连接机构适应不同管径的人工鼻和输氧管的连接,适应范围大;利用固定机构固定扩口管与进氧管,使得人工鼻和输氧管能够稳定固定,不脱落;泄漏报警机构能够在氧气发生泄漏时报警,以提醒医护人员处理,避免病人因氧气泄漏造成吸氧不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氧装置。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术是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导管和硅胶套管,是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常见手术。为了减少气管切开术后肺部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让病人更舒适,气管切开术后痰液量少的病人通常会使用人工鼻,人工鼻可以模拟鼻功能,进行湿热交换,改善通气,过滤细菌、粉尘微粒、净化吸入气体,可以提供有效的湿化和加温,且有减少呼吸环路打开次数的作用。人工鼻使用时,其一端与导管连通,领一定与输氧管连通,但当输氧管与人工鼻的型号不匹配时或者尺寸有差异时,输氧管与人工鼻的连接处可能会漏氧,甚至脱落,给病人增加了风险,同时也给医护人员带来不良事件的发生和工作量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气管切开术后用吸氧装置,以使不同型号的人工鼻均能与输氧管连接,连接稳固,不会脱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管切开术后用吸氧装置,包括导管,导管连通有人工鼻,人工鼻上设有进氧管,进氧管连通有输氧管;导管与人工鼻之间连通有弯管接头,进氧管与输氧管的连接处设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圆台形的扩口管,扩口管为弹性管,扩口管的小径端与第二接头粘接,扩口管的大径端为自由端,扩口管的内锥壁与进氧管连接,扩口管与进氧管的连接处设有固定机构和泄漏报警机构。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导管用于插入手术切开的气管内,人工鼻用于模拟鼻功能,进行湿热交换和输送氧气,导管与人工鼻之间连接弯管接头,弯管接头可避免人工鼻直接与气管连通而被痰液污染,输氧管用于将氧气供给病人。连接机构用于连接人工鼻与输氧管,扩口管可适应不同型号的人工鼻与输氧管的连接;扩口管由弹性材料制成,能产生一定的形变,以使扩口管与进氧管的连接处贴合紧密,减少氧气泄漏;固定机构用于固定人工鼻的进氧管与扩口管,使人工鼻与输氧管稳定连接,不脱落;泄漏报警机构用于检测进氧管与扩口管的连接处是否漏气,漏气时进行报警,以提醒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采用上述方案时,其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扩口管使连接机构适应不同管径的人工鼻和输氧管的连接,适应范围大。
(2)利用固定机构固定扩口管与进氧管,使得人工鼻和输氧管能够稳定固定,不会脱落。
(3)泄漏报警机构能够在氧气发生泄漏时报警,以提醒医护人员处理,避免病人因氧气泄漏造成吸氧不足。
进一步,连接机构还包括连接环,连接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接头,第一接头与进氧管连通;连接环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接头,第二接头与扩口管固定连接。
连接环用于连接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同时便于人们方便拿持连接机构,而且可避免人们在连接人工鼻和输氧管时,直接接触第一接头,干净、卫生;第二接头用于连接扩口管。
进一步,固定机构包括与扩口管的外锥壁相配合的固定环。向上滑动固定环,使人工鼻上的进氧管插入扩口管的内;向下滑动固定环,利用固定环与扩口管的过盈配合,使扩口管与进氧管的连接处卡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501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视人工通气道
- 下一篇:一种简易吸氧三通接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