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降低隧道底部水压的排水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048142.5 | 申请日: | 2018-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94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 发明(设计)人: | 胡炜;谭信荣;喻渝;李老三;李奎;蒋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F16/02 | 分类号: | E21F16/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纵向排水盲管 隧道 中央排水沟 间隔设置 排水结构 排水盲管 隧道纵向 导水管 水压 底环 仰拱 二次衬砌结构 排水能力 排水系统 纵向沟槽 高水压 上端 底壁 同侧 下端 连通 埋设 变形 伸出 | ||
一种可降低隧道底部水压的隧道排水结构,以提高隧道底部排水能力,避免高水压下仰拱发生严重变形甚至破坏。所述二次衬砌结构的仰拱以下设置由隧底纵向排水盲管、逆向导水管和隧底环向排水盲管构的隧底排水系统,隧底纵向排水盲管埋设于中央排水沟下方的纵向沟槽内,逆向导水管沿隧道纵向间隔设置,其下端与隧底纵向排水盲管连通,上端侧伸出中央排水沟底壁一定高度。所述隧底环向排水盲管沿隧道纵向间隔设置,其两端与同侧纵向排水盲管相连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排水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可降低隧道底部水压的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是岩溶分布区域最广的国家,尤以西南山区分布最为集中。在岩溶地层中修建隧道施工难度较高,地下水若处理不当,会给隧道的运营埋下安全隐患。目前岩溶地区的山岭隧道主要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通过洞周注浆形成的注浆圈将大部分地下水拦截在注浆圈外,然后通过防排水系统来排放渗入到衬砌背后的地下水。一般而言,隧道的防排水系统通常采用半包半排式,该防排水型式只在拱墙范围内设置防水层及排水管,对隧底地下水的排水能力有限。研究表明,半包半排型防排水系统对拱墙位置的水压有明显折减,对仰拱部位的水压几乎无折减效果。隧底高水压导致隧底上鼓、轨道变形的情况屡有发生,严重危害了隧道的运营安全。例如贵广铁路高天隧道、襄渝二线—新大巴山隧道、武广线红桥隧道沪昆线小高山隧道、云桂线那吉隧道等均出现了由于高水压导致的仰拱变形及破坏,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隧底高水压造成的仰拱破坏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半包半排式防排水系统无法排放隧道底部积累的地下水。因此,有必要改善隧道的防排水结构,使其既能对衬砌拱墙部位排水泄压,又能充分排放隧道底部的地下水,从而避免隧底高水压造成的仰拱破坏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降低隧道底部水压的隧道排水结构,以提高隧道底部排水能力,避免高水压下仰拱发生严重变形甚至破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降低隧道底部水压的排水结构,包括设置于初期支撑结构和二次衬砌结构之间的排水系统,排水系统包括设置于两侧拱脚部位的纵向排水盲管,和沿隧道纵向间隔设置的环向排水盲管,环向排水盲管的两端与同侧纵向排水盲管相连通,仰拱填充层内设置中央排水沟,其特征是:所述二次衬砌结构的仰拱以下设置由隧底纵向排水盲管、逆向导水管和隧底环向排水盲管构的隧底排水系统,隧底纵向排水盲管埋设于中央排水沟下方的纵向沟槽内,逆向导水管沿隧道纵向间隔设置,其下端与隧底纵向排水盲管连通,上端侧伸出中央排水沟底壁一定高度;所述隧底环向排水盲管沿隧道纵向间隔设置,其两端与同侧纵向排水盲管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隧底排水系统可有效提高隧道底部排水能力,从而避免仰拱在高水压作用下发生严重变形甚至破坏;环向排水盲管和隧底环向排水盲管形成全环结构,当隧道底部水压较高时,地下水可通过隧底环向排水盲管汇入隧底纵向排水盲管排出隧道外,也可直接汇入隧底纵向排水盲管排放;当水压进一步增高并超过隧底排水盲管的排水能力时,隧底排水盲管中的水可通过逆向导水管汇入中央排水沟排放;可通过变化环向排水盲管和逆向导水管的间距来调整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四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降低隧道底部水压的排水结构的断面图;
图2是图1是A局部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降低隧道底部水压的排水结构仰拱以下部分的平面图;
图4是图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降低隧道底部水压的排水结构仰拱以下部分纵断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481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