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46352.0 | 申请日: | 201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729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丁蓓;姜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模组 水平承载 光源 本实用新型 灯罩 显示装置 垂直 导光板 发光 承载 部下表面 亮度分布 平行设置 人员作业 显示品质 反射片 背板 膜片 重工 组装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反射片、导光板、光源以及膜片,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灯罩,所述灯罩包括:水平承载部和垂直承载部,所述水平承载部位于所述光源上方并与所述导光板平行设置,所述垂直承载部垂直位于所述光源上方并与所述水平承载部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可以避免人员在背光模组的组装及重工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实现提高背光模组的发光亮度以及保证发光亮度分布均匀的效果,进而提升人员作业效率及背光模组的显示品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已广泛应用于电视、电脑、手机、电子纸和数码相框等显示装置中。由于液晶本身不具发光特性,因此需要背光模组提供充足且分布均匀的光源,使液晶显示器能够正常显示影响。背光模组一般包括光源、导光板、灯罩以及位于导光板上的膜片。光源发出的光经导光板转换成均匀分布的面光源,然后再入射到液晶显示器的内部。灯罩将光源和导光板紧密结合,以保证光源与导光板之间的耦合效率。
图1是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截面结构示意图,由于灯罩11正对导光板13的开口面积较小,但在生产组装过程中不便于作业人员将光源12置入灯罩11内部,导致组装效率低下,并且由于作业人员操作手法的差异,灯罩11内的光源12在封装时容易出现对位不良,在组装后发现有异常的光源12均需要进行重工作业,但由于导光板13的开口面积较小不便于操作人员,且重工后的灯罩11只能做报废处理,增加了生产成本。
在一些大尺寸机种的背光模组中,由于灯罩11内的光源12彼此之间间距过大,会导致在模组点亮时入光侧会出现明暗相间的竖状条纹等画面显示不良,目前现有的解决技术方案是缩小光源12之间的间距大小,但这种方案的设计将会使背光模组的成本提升并且会增大功耗,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鉴于以上问题,亟需设计一种背光模组,能够克服人员在背光模组组装及重工过程中存在的异常,提升人员作业效率及背光模组的显示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以避免人员在背光模组的组装及重工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实现提高背光模组的发光亮度以及保证发光亮度分布均匀的效果,提升人员作业效率及背光模组的显示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反射片、导光板、光源以及膜片,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灯罩,所述灯罩包括:水平承载部和垂直承载部,所述水平承载部位于所述光源上方并与所述导光板平行设置,所述垂直承载部垂直位于所述背板上方并与所述水平承载部下表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承载部包括第一水平承载部和第二水平承载部,所述第一水平承载部和第二水平承载部固定连接且平行设置于所述垂直承载部端部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灯罩的第一水平承载部和垂直承载部可通过铸造或车削加工方式一体成型,所述垂直承载部靠近所述光源的一侧具有半圆柱状弧形凸起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包括背板侧壁和底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平承载部靠近所述背板侧壁一侧的端部下表面设置有折弯条,所述折弯条端部与所述第一水平承载部端部平齐,所述折弯条与所述第一水平承载部可通过铸造、车削加工方式一体成型或胶带粘贴的方式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垂直承载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分别与所述垂直承载部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相对一侧的距离与所述导光板的宽度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463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