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通水型PTC加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40594.9 | 申请日: | 201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35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朱小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天成热敏电阻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1/14 | 分类号: | F24H1/14;F24H9/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盛洪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壳体 通水 外管 加热管 本实用新型 温度过高 热交换 热传导效率 加热功率 热利用率 散发热量 水流冷却 出水口 进水口 散热 烫伤 底端 柱体 散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通水型PTC加热管,包括通水外管和金属壳体PTC加热元件,金属壳体PTC加热元件设置在通水外管的内部,通水外管的底端开设有进水口,顶端开设有出水口,金属壳体PTC加热元件设置为柱体金属壳体PTC加热元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水时,金属壳体PTC加热元件四周有水流进行散热,有效增加热交换面积,大大提高了金属壳体PTC加热元件的热传导效率,提高了加热管的加热功率,通水外管始终有水流冷却,使其温度低于水温,并远低于金属壳体PTC加热元件的外表温度,大大降低加热管整体向外散发的热量,有效避免金属壳体PTC加热元件向外散发热量,提高热利用率,且避免通水外管温度过高,对人体造成烫伤和使得周围环境温度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高效通水型PTC加热管。
背景技术
PTC为正温度系数热敏材料,具有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特性。利用PTC制成的PTC加热器能够达到定温发热的效果,不仅可以自动恒温、节约能源,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小造成爆炸、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传统的通水式PTC加热管中,加热元件大都装设在通水管的外面,或者将加热元件设置在通水管内部靠近通水管外壳的一侧,使得加热元件的部分热量散发到外部空间中,造成热量的损失,且使得外壳的温度过高,容易烫伤人体和使周围环境温度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有效提高金属壳体PTC加热元件热传导效率和加热管的加热功率,且有效将总热量损失降到最低,提高热利用率的高效通水型PTC加热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通水型PTC加热管,包括通水外管和金属壳体PTC加热元件,所述金属壳体PTC加热元件设置在通水外管的内部中间,所述通水外管的底端开设有进水口,顶端开设有出水口,所述金属壳体PTC加热元件设置为柱体金属壳体PTC加热元件。
作为优选的,所述金属壳体PTC加热元件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电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通水外管设置为方形柱体或圆柱体。
作为优选的,所述金属壳体PTC加热元件设置为铝或铜壳体PTC加热元件。
作为优选的,所述金属壳体PTC加热元件设置为U形柱体金属壳体 PTC金属元件、正方环形柱体金属壳体PTC金属元件或圆环形柱体金属壳体PTC金属元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包括通水外管和金属壳体PTC加热元件,金属壳体PTC加热元件设置在通水外管的内部中间,通水外管的底端开设有进水口,顶端开设有出水口,金属壳体PTC加热元件设置为柱体金属壳体 PTC加热元件,通过将金属壳体PTC加热元件设置在通水外管的内部,水流将包围在金属壳体PTC加热元件的四周,吸收金属壳体PTC加热元件的热量,对水流进行加热,金属壳体PTC加热元件设置为散热面积较大的结构,通水时四周有水流进行散热,有效增加热交换面积,大大提高了金属壳体PTC加热元件的热传导效率,提高了加热管的加热功率,通水外管始终有水流冷却,使其温度低于水温,并远低于金属壳体PTC加热元件的外表温度,大大降低加热管整体向外散发的热量,有效避免金属壳体PTC加热元件向外散发热量,将总热量的损失降到最低,提高热利用率,且避免通水外管温度过高,对人体造成烫伤和使得周围环境温度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效通水型PTC加热管的主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天成热敏电阻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天成热敏电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405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