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盖板及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40129.5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74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郑伦刚;周玉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凯中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2/06;H01M2/30;H01M2/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朱静谦 |
地址: | 51812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盖板本体 输出端 保护组件 电池 电池盖板 导电块 本实用新型 绝缘设置 电连接 极柱 安全触发装置 电池技术领域 电池内芯 固定设置 电导通 电连通 负极端 气压差 正极端 阈值时 触发 穿设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盖板及电池。电池盖板包括盖板本体;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设置于盖板本体上,分别用于与电池内芯和负载电连接,第一输出端与盖板本体电连接,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一为电池的正极端,另一为电池的负极端;第二输出端包括第二极柱,穿设于盖板本体上,与盖板本体绝缘设置;导电块与第二极柱固定连接的设置在盖板本体的外侧,导电块与盖板本体绝缘设置;保护组件,固定设置于导电块上;安全触发装置靠近保护组件的设置于盖板本体上,在电池内外气压差超过阈值时触发与保护组件电连通、以使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通过盖板本体和保护组件电导通。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盖板及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可移动便携能源设备的需求。其中,作为可移动能储蓄电能的电池有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将电池应用于交通领域,相对于传统内燃机燃油作为动力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目前,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5992561U,公开了动力电池的盖板和动力电池,包括顶盖片、正极柱、负极柱、翻转阀以及负极导电片;所述正极柱、所述负极柱、翻转阀以及负极导电片装配在所述顶盖片上;所述正极柱通过所述电阻块与顶盖片电性连接,所述负极柱与所述顶盖片之间绝缘装配;所述负极导电片位于翻转阀的上方并与所述翻转阀隔离,所述负极导电片一端与负极柱电连接,负极导电片的另一端在所述翻转阀向上翻转时与导体凸包导电抵触,使得正极柱与负极柱导通。
上述专利文献的动力电池的盖板和动力电池,将电阻块设置在正极端,所述正极柱通过电阻块与顶盖片电性连接,将功能性元件电阻块和翻转阀分别设置在正极柱和负极柱处,在对盖板加工时,正极柱和负极柱处的加工都比较复杂,使得盖板加工成本相对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盖板加工成本相对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成本相对较低的电池盖板、及设置有该电池盖板的电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池盖板,包括盖板本体;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上,分别用于与电池内芯和负载电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盖板本体电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一为电池的正极端,另一为电池的负极端;所述第二输出端包括第二极柱,穿设于所述盖板本体上,与所述盖板本体绝缘设置;导电块,与所述第二极柱固定连接的设置在所述盖板本体的外侧,所述导电块与所述盖板本体绝缘设置;保护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导电块上;安全触发装置,靠近所述保护组件的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上,在电池内外气压差超过阈值时触发与所述保护组件电连通、以使所述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盖板本体和所述保护组件电导通。
所述保护组件和所述安全触发装置设置在所述导电块的靠近所述盖板本体的一侧。
所述保护组件为电阻片。
所述保护组件包括与触发的所述安全触发装置电连接的导电片,和设置在所述导电片与所述导电块之间的电阻片,所述导电片的电阻小于所述电阻片的电阻。
所述电阻片围成开口朝向所述安全触发装置的容纳腔,所述导电片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导电块上具有设置所述电阻片的凹槽。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极柱和所述导电块与所述盖板本体之间的绝缘件。
所述第二极柱穿设在所述导电块上,所述第二极柱的上表面与所述导电块的上表面平齐。
所述第一输出端为正极端,包括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盖板本体一体成型,用于与第一极耳连接;第一极柱,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所述盖板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相对所述盖板本体对称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凯中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凯中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401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气结构、电池包壳体、动力电池包和电动汽车
- 下一篇:一种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