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接地线保护演示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39490.6 | 申请日: | 2018-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56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莉;许晓春;刘艳君;蔡素雄;胡文豪;曾永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G09B23/18 | 分类号: | G09B2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徐彦圣 |
地址: | 510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页 固定杆 活动杆 驱动件 演示模型 接地杆 接地线 杆塔 人体模型 一端连接 沙盘 本实用新型 输电线连接 活动杆套 事故场景 接地 上表面 下表面 触电 通孔 演示 穿过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地线保护演示模型,包括:沙盘、杆塔、接地杆、活动杆、固定杆、合页、人体模型、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活动杆套设在固定杆内;合页的第一页部上开设有活动杆可穿过的通孔,合页的第一页部与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沙盘的表面;合页的第二页部的下表面与活动杆的一端连接;活动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一驱动件;合页的第二页部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人体模型;接地杆的一端与第二驱动件连接;接地杆的另一端用于与杆塔上的输电线连接。该接地线保护演示模型可以演示人体在铁搭上工作时发生触电的事故场景,同时突出接地的重要性,更加有助于增强电力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接地线保护演示模型。
背景技术
接地线是用于防止检修设备突然来电或邻近带电高压设备产生的感应电压对人员造成伤害以及释放检修设备的剩余电荷的临时接电装置。接地是保证人身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当验明设备确已无电压后,应立即将检修设备接地并三相短路。这是保护工作人员在工作地点防止突然来电的可靠安全措施,同时设备断开部分的剩余电荷,亦可因接地而放尽。因未按要求在工作地点挂接底线引发的电力事故屡次发生,而传统的电力事故安全教育及培训都是采用说教方式,导致学员感知度不高,教育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接地线保护演示模型,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地线保护演示模型,包括:沙盘、杆塔、接地杆、活动杆、固定杆、合页、人体模型、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
所述活动杆套设在所述固定杆内;所述合页的第一页部上开设有所述活动杆可穿过的通孔,所述合页的第一页部与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沙盘的表面;所述合页的第二页部的下表面与所述活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合页的第二页部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所述人体模型;所述接地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所述接地杆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杆塔上的输电线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杆上下移动以模拟人体站立工作与触电倒下;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接地杆上下移动以实现挂接地线与拆除接地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驱动件为微型直流电磁铁;所述第二驱动件为步进电机丝杆滑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均设置在所述沙盘的底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人体模型的倾斜角度小于90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杆和所述固定杆均为透明亚克力空心管;所述合页为亚克力合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地杆和所述第二驱动件的个数均为两个;两个所述接地杆分布在所述杆塔检修点的左右两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地杆为金属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人体模型与所述合页采用可拆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杆的外径小于所述固定杆的内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均通过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性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接地线保护演示模型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演示人体在铁搭上工作时发生触电的事故场景,同时突出接地的重要性,接地可以有效保护人身及电网安全。更加有助于增强电力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394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误碰10kV带电导线演示模型
- 下一篇:电磁感应现象与楞次定律实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