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使汽车稳定停放的立体车库底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39265.2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96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智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智源 |
主分类号: | E04H6/42 | 分类号: | E04H6/42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秦舜生 |
地址: | 473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底板 停放 本实用新型 立体车库 位置限定 安装槽 受力板 限位板 内表面螺纹 安装螺栓 前后方向 停放位置 外界因素 限位结构 左右对称 动力箱 固定槽 固定块 伸缩杆 弹簧 溜车 贴合 车轮 稳固 保证 脱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使汽车稳定停放的立体车库底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左右对称的两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表面螺纹连接有安装螺栓。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受力板、第二弹簧和限位板从而对汽车的前方进行位置限定的作用,从而保证了汽车位于需要稳定停放的地点,又通过设置动力箱、伸缩杆和固定块从而起到对汽车后方进行位置限定和稳固,从而达到对汽车整个的前后方向进行限定,达到对整个汽车的位置进行稳定的效果,保证了停放后的汽车不会因外界因素导致溜车等脱离停放位置的效果,更通过设置弧形的限位板、受力板和固定槽从而使汽车的车轮和限位结构更好的贴合,从而达到对整个汽车稳定停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车库设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使汽车稳定停放的立体车库底板。
背景技术
最早的立体车库建于1918年,位于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华盛顿西大街215号的一家宾馆的停车库,该车库于2005年被推倒,在该原址上,后来兴建了一座49层的公寓大楼,针对专业车场管理公司,立体车库是提高停车场容量、提高收益和增加停车费收入的有效工具。
现有的立体车库对停放后的汽车不具有限定的设施和结构,从而汽车只有本身的刹车在稳定车体,所以汽车停放后的稳固存在极大的风险,又因为立体车库是向上多层停车,汽车停放不稳极可能发生安全事故或者存放车辆的损伤,所以一种可以使停放后汽车稳定的装置至关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使汽车稳定停放的立体车库底板,解决了汽车停放不稳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使汽车稳定停放的立体车库底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左右对称的两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表面螺纹连接有安装螺栓,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位于两个安装槽之间的结合槽,所述结合槽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动力箱,所述结合槽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位于动力箱左右两侧的支撑块,所述动力箱底部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远离动力箱底壁一侧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步进电机输出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液压机的输入端,所述液压机远离连接杆一侧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远离液压机输出端的一端贯穿动力箱的顶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伸缩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远离第一弹簧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结合槽和右侧安装槽之间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靠近结合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限位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受力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槽、限位板和受力板的形状均为弧形,且固定槽、限位板和受力板的弧度均为一百三十五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性系数均为一牛顿每毫米。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第一弹簧呈矩形阵列。
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的数量为五个,且五个第二弹簧呈环形阵列。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和固定块与第一弹簧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限位板和受力板与第二弹簧之间的连接方式也为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使汽车稳定停放的立体车库底板,通过设置受力板、第二弹簧和限位板从而对汽车的前方进行位置限定的作用,从而保证了汽车位于需要稳定停放的地点,又通过设置动力箱、伸缩杆和固定块从而起到对汽车后方进行位置限定和稳固,从而达到对汽车整个的前后方向进行限定,达到对整个汽车的位置进行稳定的效果,从而保证了停放后的汽车不会因外界因素导致溜车等脱离停放位置的效果,更通过设置弧形的限位板、受力板和固定槽从而使汽车的车轮和限位结构更好的贴合,从而达到对整个汽车稳定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底板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智源,未经张智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392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