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构造柱混凝土灌注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33340.4 | 申请日: | 2018-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63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堂;孙辉明;徐方;段群林;王平;唐威;唐莹;郜璐;杨斯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蒋昱 |
地址: | 2019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磨 构造柱混凝土 盛装 灌注 本实用新型 导流凹槽 防滑手柄 杯口 尖嘴 浇筑混凝土 多次周转 二次结构 工具操作 节约资源 绿色环保 有效解决 构造柱 质量差 施工 建筑工程 浇筑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构造柱混凝土灌注工具,包括尖嘴导流凹槽、耐磨防滑手柄和盛装砼本体,所述盛装砼本体后侧有耐磨防滑手柄,所述盛装砼本体上部为耐磨圆弧杯口,所述盛装砼本体的耐磨圆弧杯口的端部有尖嘴导流凹槽。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构造柱混凝土灌注工具,该工具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施工方法易掌握,施工速度快,可大大缩短工期,节约成本,并且可多次周转使用,绿色环保,节约资源,杜绝了材料浪费,可以有效解决了建筑工程中二次结构的构造柱人工浇筑混凝土不方便,浇筑工效低、质量差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构造柱混凝土灌注工具。
背景技术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为确保主体结构减轻自重,在设计中通常考虑非承重轻质墙体为填充墙及为二次结构,可见有大量二次结构需要施工,即会存在大量的构造柱。二次构件包括主要包括:构造柱、门窗加强框、填充墙、砌体女儿墙、剪力墙结构的腰梁、框架结构的水平系梁、过梁、窗台圈梁、窗台板带、混凝土压顶、地面及屋面刚性抗裂混凝土垫层、阳台栏板等等。这些二次构件的抗震等级和混凝土强度比主体结构降低一级至两级,混凝土二次构件需事先预埋插筋或者事后植筋,二次构件虽然不属于承重结构,但是其抗震作用不可低估,如构造柱、圈梁,对于整体建筑物的安全稳定,起着连结维护的重要作用。
在常规的二次构件——构造柱马牙槎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由于二次结构构造柱施工要在一次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毕,二次结构砌体砌筑完毕后,再植筋、绑扎钢筋、支设构造柱模板,再进行构造柱混凝土浇筑施工,构造柱施工模板支设,通常顶部支设簸箕口,但由于簸箕口位置一般较高,人工二次浇注在施工中难度增大,显然浇注时质量通病层出不穷,如:振捣较困难,容易出现砼成型表面麻面,不密实等,尤其柱头浇筑口最容易出现蜂窝不密实等严重问题,且目前传统采用铁锹配合小推车、水桶等浇筑混凝土,操作极为不便,且浪费混凝土,浇筑质量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构造柱混凝土灌注工具,该工具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施工方法易掌握,施工速度快,可大大缩短工期,节约成本,并且可多次周转使用,绿色环保,节约资源,杜绝了材料浪费,可以有效解决了建筑工程中二次结构的构造柱人工浇筑混凝土不方便,浇筑工效低、质量差等问题,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构造柱混凝土灌注工具,包括尖嘴导流凹槽、耐磨防滑手柄和盛装砼本体,所述盛装砼本体后侧有耐磨防滑手柄,所述盛装砼本体上部为耐磨圆弧杯口,所述盛装砼本体的耐磨圆弧杯口的端部有尖嘴导流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盛装砼本体上套有1-2个加强箍,为了提高强度设置有加强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盛装砼本体底部有配重圆形底座,考虑配重问题设置有配重圆形底座。
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构造柱混凝土灌注工具,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构造柱混凝土灌注工具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施工方法易掌握,施工速度快,可大大缩短工期,节约成本。
2、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构造柱混凝土灌注工具采用高分子合成塑料耐磨材质,可多次周转使用,绿色环保,节约资源,杜绝了材料浪费。
3、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构造柱混凝土灌注工具有效解决了建筑工程中二次结构的构造柱人工浇筑混凝土不方便,浇筑工效低、质量差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标号说明:1、耐磨圆弧杯口,2、尖嘴导流凹槽,3、耐磨防滑手柄,4、盛装砼本体,5、配重圆形底座,6、加强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333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