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地连墙玻璃纤维筋断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30374.8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01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亮;黄渤;周江;杨超;李东坤;高航;付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六局集团地铁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00 | 分类号: | E02D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唐忠庆 |
地址: | 100023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纤维筋 工字钢 钢板 钢筋笼 钢筋 断裂装置 钢板连接 平行 本实用新型 平行设置 墙钢筋 承重 搭接 盾构 受力 吊装 焊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地连墙玻璃纤维筋断裂装置,包括钢筋笼,钢筋笼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工字钢,一对工字钢下侧前端之间连接有第一钢板,一对工字钢下侧后端之间连接有第二钢板,一对工字钢上侧前端之间连接有第三钢板,一对工字钢上侧后端之间连接有第四钢板,一对工字钢之间设有若干玻璃纤维筋,若干玻璃纤维筋均与工字钢平行,每根玻璃纤维筋两端均有与之平行互相搭接的钢筋,玻璃纤维筋分别通过对应的钢筋与第一钢板、第三钢板、第二钢板、第四钢板连接。通过在钢筋笼上焊接四个钢板,并将玻璃纤维筋分别通过对用的钢筋与对应的钢板连接,实现了增加玻璃纤维筋承重刚度,增加钢筋在工字钢上的受力,增加盾构幅地连墙钢筋笼的吊装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防止地连墙玻璃纤维筋断裂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地下铁路的发展,城市地铁网络的不断成熟,很多车站主体采用地下连续墙为主体围护结构,而在以盾构法施工的地铁段其地连墙盾构首发及接受的墙段,必须保证墙体受力的前提下且盾构机能够顺利通过,否则墙内的钢筋缠绕在盾构机的刀盘使盾构机无法施工。目前,对于开幅地连墙盾构机初入处多采用玻璃纤维筋来替代钢筋的办法进行处理,但是由于玻璃纤维筋的抗弯、抗剪承受能力与普通钢筋相差很多且质量较轻,故在钢筋笼起吊、下笼、浇筑工程中稳定性不及普通钢筋笼,易出现散笼、卡笼、上浮等特殊情况。
传统的方法是:在盾构洞口处的玻璃纤维筋通过U型螺栓与地连墙钢筋在搭接区域内进行搭接来保证其整体性及受力。
传统方法的缺点是:1)U型螺栓在固定钢筋与玻璃纤维筋后,在吊装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松动现象,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2)玻璃纤维筋上的钢筋过重,易造成玻璃纤维筋的弯折及断裂,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止地连墙玻璃纤维筋断裂装置,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止地连墙玻璃纤维筋断裂装置,包括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工字钢,一对所述工字钢下侧前端之间连接有第一钢板,一对所述工字钢下侧后端之间连接有第二钢板,一对所述工字钢上侧前端之间连接有第三钢板,一对所述工字钢上侧后端之间连接有第四钢板,一对所述工字钢之间设有若干玻璃纤维筋,所述若干玻璃纤维筋均与所述工字钢平行,每根所述玻璃纤维筋的两端均有与之平行互相搭接的钢筋,所述玻璃纤维筋分别通过对应的钢筋与第一钢板、第三钢板、第二钢板、第四钢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板与工字钢下侧前端之间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钢板与工字钢下侧后端之间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钢板与工字钢上侧前端之间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钢板与工字钢上侧后端之间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纤维筋分别通过对应的钢筋与第一钢板和第三钢板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纤维筋分别通过对应钢筋与第二钢板和第四钢板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第四钢板的厚度均与工字钢的厚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钢筋笼上焊接四个钢板,并将玻璃纤维筋分别通过对用的钢筋与对应的钢板连接,实现了增加玻璃纤维筋承重刚度,增加钢筋在工字钢上的受力,增加盾构幅地连墙钢筋笼的吊装稳定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六局集团地铁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六局集团地铁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303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