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形反重力的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27838.X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20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向建化;郑浩星;常备;周超;曹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刘克宽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器 热管 发热段 反重力 回流管道 毛细芯 直流电 毛细压力 热管技术 首尾相连 磁流体 电连接 渗透率 吸液芯 填充 缠绕 | ||
一种环形反重力的热管,涉及热管技术领域,其结构包括首尾相连通形成环形的冷却器、进流管道、发热段和回流管道,其中发热段在冷却器的上方,进流管道和回流管道在发热段和冷却器的两侧,进流管道的外表面缠绕有线圈,该线圈和直流电电连接,所述冷却器里边填充的工质为磁流体,所述热管内部为真空,该环形反重力的热管可以克服吸液芯的毛细压力不足和渗透率慢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毛细芯分布困难,毛细芯不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环形反重力的热管。
背景技术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芯片的高集成,高功率以及尺寸小等导致芯片热流密度大,散热和传热问题日益严峻。而且经研究发现,温度越高越能影响电子器件的性能,甚至使得电子器件失效,55%的电子设备的失效或者其可靠性的降低的问题主要由于当温度超过电子元器件的额定温度,同时又不能及时散热而产生的。所以提高电子元器件的散热,成为当今各行业界很关心的事。热管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一部分的问题,热管是一种高效的相变传热元件。传统的热管的工作原理是依靠吸液芯提供的毛细压力以及液体在吸液芯的渗透回流,所以吸液芯的毛细压力和渗透率是影响传统热管的传热性能的主要因素,目前并没有很理想的方法来改善吸液芯的毛细压力和渗透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环形反重力的热管,该环形反重力的热管可以克服吸液芯的毛细压力不足和渗透率慢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毛细芯分布困难,毛细芯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环形反重力的热管,包括首尾相连通形成环形的冷却器、进流管道、发热段和回流管道,其中发热段在冷却器的上方,进流管道和回流管道在发热段和冷却器的两侧,进流管道的外表面缠绕有线圈,该线圈和直流电电连接,所述冷却器里边填充的工质为磁流体,所述热管内部为真空。
其中,所述冷却器的容积大于进流管道、发热段和回流管道三者的总容积。
其中,所述冷却器、进流管道、发热段和回流管道均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
其中,所述发热段包括两个弯型管和一个长薄平板型的箱体,两个弯型管接于箱体的两侧。
其中,两个弯型管分别和箱体焊接。
其中,所述弯型管为U型管。
其中,所述直流电为:其中a为磁流体在流进管道上升的加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9.8m/s2,r为流进管道的半径,n为缠绕在流进管道的线圈匝数,u为磁导率。
其中,所述热管是由紫铜制成的热管。
其中,所磁流体由磁性微粒、载液和表面活性剂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环形反重力热管的结构中是不存在任何吸液芯结构的,其是依靠线圈通电后产生的磁场带动工质即磁流体为热源散热的。所以可以克服吸液芯的毛细压力不足和渗透率慢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毛细芯分布困难,毛细芯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当线圈通有直流电时,进流管道内便出现与重力方向相反的磁场,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在反重力的情况下,为热源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技术特征:冷却器的容积大于进流管道、发热段和回流管道三者的总容积,磁流体填满冷却器,能尽量避免磁流体温度上升至居里点时突然失去磁性的现象。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环形反重力的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278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旋板换热器
- 下一篇:火力发电厂锅炉烟气除湿净化及余热梯级利用供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