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综合管廊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26168.X | 申请日: | 2018-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331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年;董晓;海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9/05 | 分类号: | E02D29/05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黄英华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综合管廊 钢筋混凝土 固定螺栓孔 连接构件 预制管 装配式 本实用新型 管节 管室 预制 预留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 预应力钢筋 表面开设 机械加固 施工过程 受力性能 粘结加固 承载力 防水层 渗水 施工 变形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综合管廊,属于综合管廊领域。包括相互连接的预制管节和预制连接构件,所述预制管节横截面呈矩形,内部开设管室一,由钢筋混凝土制成,钢筋混凝土内部设有预应力钢筋,外表面设有防水层,外表面开设预留凹槽和管节固定螺栓孔;所述预制连接构件横截面呈矩形,内部开设管室二,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其内表面设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且与预留凹槽对应,其内表面开设连接构件固定螺栓孔,与管节固定螺栓孔对应。本实用新型结合了机械加固和粘结加固,采用预制管节,装配式程度高、受力性能好、缩短工期,承载力高、施工方便,避免出现综合管廊施工过程中连接处渗水变形,施工速度缓慢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综合管廊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综合管廊。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综合管廊建设的一次性投资常常高于管线独立铺设的成本。据统计,日本、台北、上海的综合管廊平均造价(按人民币计算)分别是50万元/米、13万元/米和10万元/米,较之普通的管线方式的确要高出很多。但综合节省出的道路地下空间、每次的开挖成本、对道路通行效率的影响以及环境的破坏,综合管廊的成本效益比显然不能只看投入多少。台湾曾以信义线6.5公里的综合管廊为例进行过测算,建综合管廊比不建只需多投资五亿元新台币,但75年后产生的效益却有2337亿元新台币。
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2013年以来先后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部署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工作。
地下综合管廊系统不仅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极大方便了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此外,该系统还具有一定的防震减灾作用。如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期间,神户市内大量房屋倒塌、道路被毁,但当地的地下综合管廊却大多完好无损,这大大减轻了震后救灾和重建工作的难度。
目前,已建成或正建设部分地下综合管廊,绝大部分采用现浇式和在工厂里采用离心或振捣浇筑成一个整体运送到施工现场。这两种方法都存在很大的不足:现场浇筑箱涵施工周期长、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受天气、现场条件影响大,对周围环境产生巨大的污染、施工质量也不稳定,成本高,同时对土壤造成污染。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塑料,是英文(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 )的缩写,现有C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纤维增强复合材料、A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中文中玻璃钢指的就是G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由纤维材料与基体材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形成的高性能型材料。其中G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根据所使用的树脂品种不同,有聚酯玻璃钢、环氧玻璃钢、酚醛玻璃钢等种类。一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质轻而硬,不导电,机械强度高,回收利用少,耐腐蚀等特性。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在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日本, 已成为十分活跃的领域。在今后一个时期,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作为一种高性能材料以其轻质高强、耐腐蚀、耐久性能好、施工便捷等性能特点, 必将成为各类道路、桥梁、民用建筑结构的养护、检测和维修的必要补充材料, 并得到广泛应用, 给我国的建筑经济领域带来不可忽视的综合效益。
所以,利用装配式技术建筑综合管廊和新型材料加固值得人们开发。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综合管廊,主要为了开发一种装配式程度高、受力性能好、缩短工期,承载力高、施工方便的综合管廊,避免出现综合管廊明挖法施工过程中连接处易渗水变形,施工速度缓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261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明开顶管机
- 下一篇:沉管隧道接头剪力键弹簧垫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