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半自动火罐棒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24729.2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64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顾迎旦;文娟;王成龙;叶卓淼;李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08 | 分类号: | A61M1/08;A61H9/00;A61H39/04 |
代理公司: | 苏州中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6 | 代理人: | 伍兵 |
地址: | 5300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芯 本实用新型 隔热套 后半段 密封唇 后段 火罐 传统加热方式 空心筒状结构 一体成型的 酒精棉球 底边缘 凸台状 圆柱状 竖直 推送 裁剪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半自动火罐棒,包括外壳、内芯和隔热套,外壳为空心筒状结构,外壳上底为直径等于3cm的圆形,下底为直径等于6cm的圆形,外壳上底边缘设有密封唇,密封唇的内径小于外壳上底的直径,外壳下底中间裁剪出一个长度等于7cm,宽度等于1cm的竖直长方形,外壳的厚度为0.3cm,外壳的高度为13cm,内芯包括一体成型的前段和后段,内芯的长度为5cm,前段呈凸台状,其直径为4cm,后段呈圆柱状,其直径为1cm,隔热套包裹于自外壳下底向上的后半段和外壳下底,后半段的长度为5cm。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半自动方式推送酒精棉球,能解放操作者的劳动力,且不改变传统加热方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的半自动火罐棒。
背景技术
拔罐疗法作为传统的中医特色疗法,其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中医治疗手段。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现象。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目前闪火法拔火罐在临床治疗方面最为常用,其通常采用两种方法:止血钳夹酒精棉球法和打火机加热法。闪火法拔火罐常用的器具主要有铁丝、止血钳等,需不断更换棉球,一松一夹,点火熄灭火苗,有时甚至需要转身,操作者未免易劳累;直接倾倒酒精、贴棉法等方式又时有新闻报道烧伤事件,安全性堪忧。
现有的止血钳夹酒精棉存在以下问题:1.酒精棉球的制备比较繁琐;2.火苗大小不易控制;3.点火、熄灭火苗、更换棉球的过程比较麻烦;4.存在安全隐患:酒精棉偶尔出现棉屑,或酒精蘸取过多,易造成烫伤;5.使用过的酒精棉球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现有的打火机加热法的缺点在于:1.喷嘴太短,在加热医用火罐内的空气时,易将火罐口壁加热,在实施人体拔罐医疗时,容易烫伤患者;2.临床上所使用的普通打火机,往往型号,规格,质量参差不齐,影响治疗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发展,提供一种新型的半自动火罐棒,保留传统加热方式的同时,又减少劳动力的付出,且使火焰大小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控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的半自动火罐棒,包括外壳、内芯和隔热套,所述外壳为空心筒状结构,所述外壳上底为直径等于3cm的圆形,下底为直径等于6cm的圆形,所述外壳上底边缘设有密封唇,所述密封唇的内径小于所述外壳上底的直径,所述外壳下底中间裁剪出一个长度等于7cm,宽度等于1cm的竖直长方形,所述外壳的厚度为0.3cm,所述外壳的高度为13cm,所述内芯包括一体成型的前段和后段,所述内芯的长度为5cm,所述前段呈凸台状,其直径为4cm,所述后段呈圆柱状,其直径为1cm,所述隔热套包裹于自所述外壳下底向上的后半段和所述外壳下底,所述后半段的长度为5cm。
进一步,所述密封唇固定粘贴于所述外壳上底边缘。
进一步,所述外壳和所述内芯均为不锈钢质地。
进一步,所述隔热套为橡胶质地。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可实现半自动方式推送酒精棉球,不仅能够解放操作者的劳动力,又不改变传统加热方式,使拔火罐操作起来更加轻松简单,让使用者的体验感更好,使拔罐技术能够更多更广泛地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群众可以自发解决部分基本的病痛问题,减少取医院次数,减轻医护工作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中医药大学,未经广西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247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