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层玻璃反应釜用搅拌棒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24002.4 | 申请日: | 201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122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鲍文凯;张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央迈科技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00 | 分类号: | B01F7/00;B01J1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棒 连接头 聚四氟乙烯 不锈钢 双层玻璃反应釜 本实用新型 电机固定架 固定轴头 安装孔 安装口 搅拌桨 电机 聚四氟乙烯材料 聚四氟乙烯套管 减速机输出端 强碱 安装孔内壁 固体材料 化学物品 螺纹连接 能耐强酸 使用寿命 减速机 溶剂 底端 竖直 粘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玻璃反应釜用搅拌棒,包括电机固定架,所述电机固定架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底部设置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输出端连接有不锈钢搅拌棒,所述不锈钢搅拌棒底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一端固定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中间竖直穿设有固定轴头,所述固定轴头顶端与安装孔内壁和连接头之间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头两端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外侧分别固定有第一聚四氟乙烯搅拌桨和第二聚四氟乙烯搅拌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聚四氟乙烯套管,聚四氟乙烯材料对大多数化学物品和溶剂,都能耐强酸强碱,且聚四氟乙烯是固体材料中最小的表面张力,不粘附任何物质,有效保护不锈钢搅拌棒,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层玻璃反应釜用搅拌棒。
背景技术
双层玻璃反应釜的特点是变频调速、交流感应电机、转速恒定、无电刷、无火花,安全稳定,可连续工作。全套玻璃仪器采用GG17高硼硅玻璃生产,有良好的化学、物理性能。玻璃夹层接口通上热油经过循环,可做加热反应,通上冷冻液可进行低温反应。可在常温下反应,通上自来水即能快速将反映热量带走。下放料口具法兰口和聚四氟阀门,容器内无死角,可拆卸便于固体物料出料。现有的玻璃反应釜搅拌棒里面用的是不锈钢棒,由于实验室里用的溶剂腐蚀性都是很强的,长时间容易损坏搅拌棒。且传统的搅拌棒耐高温和耐低温的效果较差,搅拌的时候容易粘附搅拌物,使用效果不佳。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双层玻璃反应釜用搅拌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玻璃反应釜用搅拌棒,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层玻璃反应釜用搅拌棒,包括电机固定架,所述电机固定架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底部设置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输出端连接有不锈钢搅拌棒,所述不锈钢搅拌棒底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一端固定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中间竖直穿设有固定轴头,所述固定轴头顶端与安装孔内壁和连接头之间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头两端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外侧分别固定有第一聚四氟乙烯搅拌桨和第二聚四氟乙烯搅拌桨,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搅拌桨和第二聚四氟乙烯搅拌桨一端设置有与安装口对应的固定块,所述不锈钢搅拌棒外围包覆有聚四氟乙烯套管。
优选地,所述不锈钢搅拌棒与减速机输出端之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机外侧套设有电机罩。
优选地,所述固定块与第一聚四氟乙烯搅拌桨和第二聚四氟乙烯搅拌桨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搅拌桨和第二聚四氟乙烯搅拌桨外侧均开设有弧形凹槽。
优选地,所述固定块一端与安装口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聚四氟乙烯套管,聚四氟乙烯材料对大多数化学物品和溶剂,都能耐强酸强碱,且聚四氟乙烯是固体材料中最小的表面张力,不粘附任何物质,有效保护不锈钢搅拌棒,使用寿命长。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第一聚四氟乙烯搅拌桨和第二聚四氟乙烯搅拌桨,套设有聚四氟乙烯套管的不锈钢搅拌棒底端对称设置第一聚四氟乙烯搅拌桨和第二聚四氟乙烯搅拌桨,既可以耐高温,同样也可以耐低温,且具有生理惰性,没有毒害,不易变形。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弧形凹槽和固定轴头,连接头与不锈钢搅拌棒之间通过固定轴头相连,集成效果好,利用弧形凹槽增加第一聚四氟乙烯搅拌桨和第二聚四氟乙烯搅拌桨与物料的接触面,搅拌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头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央迈科技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央迈科技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240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