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取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23187.7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76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曹国娟;孟庆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文小莉;黄健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样器 取样装置 抽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 出液控制阀 进液控制阀 进液口 负压 取样 多次取样 取样效率 重新连接 出液口 取样口 中抽气 断开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样装置,取样装置包括:取样器、抽气装置、进液控制阀和出液控制阀,其中,所述取样器的进液口用于与取样口相连通,所述进液控制阀位于所述取样器的进液口的一端上,所述出液控制阀位于所述取样器的出液口的一端上,所述抽气装置与所述取样器相连通,所述抽气装置用于向所述取样器中抽气以使所述取样器中形成负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样装置,实现了连续负压取样的目的,解决了现有取样装置进行多次取样时由于每次取样完成均需断开重新连接而导致取样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连续取样的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气井的生产和集输过程中,需要定期对管线内的油、气、水样进行取样分析,特别是气相中CO2、H2S含量的变化趋势是进行腐蚀评价和工艺处理的主要依据,通过取样分析可以确定流体性质,对油气井的油气质量作出评价,同时通过取样分析还可以解地下分区、分层油、气、水的特性,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资料,而且通过取样分析还可以用于研究油、气在地下的储存状况、流动能力、油藏驱动类型、确定油田开采方式、计算油田储量以及原油储存运输及油、气井管理等用途,所以,油气井开采过程中,取样分析对油气井的监控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常用的取样方法为采用负压取样方式,具体的,采用负压取样装置对油气井进行取样,其中,现有的负压取样装置的原理类似于注射器,取样时,驱动取样装置中的活塞移动使得取样装置中形成负压,液体进入取样装置中,然后将采样装置取下并将样品置于采样容器中,其中,现有的负压取样装置取样时,每当完成一次取样需要再次取样时,需将负压取样装置断开(即将负压装置取下),将负压取样装置中的样品排空,同时排除压力,然后将取样装置重新进行连接,实现再次取样。
然而,采用现有的负压取样装置取样时,由于每次取得的样品体积是限定的,一旦需要的样品体积大于负压取样装置每次的取样量时,则需要负压取样装置进行多次取样,但是多次取样时,完成一次取样时,需将取样装置断开,排除压力后再重新连接装置实现再次取样,这样造成多次取样过程中操作人员需将取样装置多次断开,使得取样操作繁琐且不连续,大大从而大大降低了取样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样装置,解决了现有负压取样装置取样时由于取样操作繁琐且不连续而导致取样效率大大降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样装置,包括:取样器、抽气装置、进液控制阀和出液控制阀,其中,所述取样器的进液口用于与取样口相连通,所述进液控制阀位于所述取样器的进液口的一端上,所述出液控制阀位于所述取样器的出液口的一端上;
所述抽气装置与所述取样器相连通,所述抽气装置用于向所述取样器中抽气以使所述取样器中形成负压。
如上所述的取样装置,可选的,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进液控制阀、出液控制阀以及抽气装置相连,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抽气装置向所述取样器中抽气以及控制所述进液控制阀和所述出液控制阀的关闭和开启。
如上所述的取样装置,可选的,还包括:液位检测装置,所述液位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所述液位检测装置用于对所述取样器中的液体进行检测,以使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液位检测检测到的液位控制所述进液控制阀和出液控制阀的开启或关闭。
如上所述的取样装置,可选的,所述取样器包括进液管、出液管和取样器本体,其中,所述取样器本体的内部具有储液腔,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储液腔的顶端相连通,所述出液管与所述储液腔的底端相连通,所述进液控制阀设在所述进液管上,所述出液控制阀设在所述出液管上,所述抽气装置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
如上所述的取样装置,可选的,所述取样器本体的外表面上设有液位标识刻度,所述液位标识刻度用于标识所述储液腔的容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231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