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杀菌和有效降解有机物的超声紫外联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20968.0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101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朱广峰;楼成淦;林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1/36 | 分类号: | C02F1/36;C02F1/3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继亮 |
地址: | 31149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波换能器 超声波 工具头 本实用新型 紫外光 固定法兰 联合装置 有效降解 紫外灯管 换能器 信号线 有机物 超声 杀菌 微生物 二次污染物 反应器顶部 反应器腔体 微生物附着 污水有机物 紫外灯灯管 羟基自由基 固定螺帽 管壁结垢 强氧化性 智能电源 反应器 灯管 产生率 杀菌率 透光率 紫外灯 紫外线 灭活 去除 絮团 平行 装配 暴露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杀菌和有效降解有机物的超声紫外联合装置,主要包括反应器、超声波换能器、紫外灯固定螺帽、换能器固定法兰、信号线、紫外灯管、超声波换能器工具头,超声波换能器由换能器固定法兰固定在反应器顶部,超声波换能器工具头装配在反应器腔体中央,超声波换能器工具头安装位置与紫外灯灯管平行,超声波换能器通过信号线与超声波智能电源相连。本实用新型利用超声波与紫外光协同作用,防止紫外灯管微生物附着和管壁结垢,永久保持灯管良好的透光率和紫外线的杀菌率;超声波将微生物絮团分散,微生物更容易暴露于紫外光下而灭活;增加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产生率,提高污水有机物的去除率;处理过程中无二次污染物产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应用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杀菌和有效降解有机物的超声紫外联合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污水排放量也逐渐增加,现阶段农村生活污水带来的环境问题愈发严重。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接合本地区农村污水的处理情况颁布了相关指南与政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建设大量农村污水处理站,但由于农村污水的污染特征、技术经济条件和城镇不同,利用的污水处理工艺也存在很大的差别,运行和监管难度较大。强制要求农村污水执行城镇排放标准,往往难以达到预期要求,尤其是在污水的有机物去除和粪大肠杆菌的灭火方面效果较差。
传统杀菌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水质差、硬度高、细菌含量大等因素,很容易在紫外线灯管上附着有机物、生物粘泥、细小颗粒等杂质,导致紫外线辐射能量低、穿透力弱,大大降低杀菌效率,严重影响杀菌效果。
现有的紫外杀菌设备应用于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的浊度及悬浮物对紫外线杀菌有较大的影响,降低杀菌效果;紫外灯套管容易结垢,影响紫外光的透出和杀菌效果。如果选择化学杀菌,将会对水体带来二次污染的风险。
超声波和紫外光均具有杀菌和有机物去除作用。超声波和紫外光还具有高效、经济、快速、反应条件温和、不引入化学物质等优点;避免化学试剂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高效杀菌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有机物的含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效杀菌和有效降解有机物的超声紫外联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高效杀菌和有效降解有机物的超声紫外联合装置,主要包括反应器、超声波换能器、紫外灯固定螺帽、换能器固定法兰、信号线、紫外灯管、超声波换能器工具头,超声波换能器由换能器固定法兰固定在反应器顶部,超声波换能器工具头装配在反应器腔体中央,超声波换能器工具头安装位置与紫外灯管平行,超声波换能器通过信号线与超声波智能电源相连。
所述反应器底部设有进水口,反应器顶部设有出水口,反应器底端设有排空口,反应器内部设有两只紫外灯管。
所述述紫外灯管与反应器侧壁平行,紫外灯管呈中心对称均匀排列并由紫外灯固定螺帽固定,紫外灯管照射装置波长为200~280nm,工作时间为0.5~2min。
所述超声波换能器频率20k~100k,功率500W~1200W,工作时间为0.5~2min。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控制简单、稳定性强的高效杀菌和有效降解有机物的超声紫外联合装置,该装置不仅限应用于农村污水处理。
2、本实用新型利用超声波与紫外光协同作用,防止紫外灯管微生物附着和管壁结垢,永久保持灯管良好的透光率和紫外线的杀菌率;超声波将微生物絮团分散,微生物更容易暴露于紫外光下而灭活;增加了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产生率,提高污水有机物的去除率;与化学方法对比,处理过程中无二次污染物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209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