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增材制造陶瓷复合材料的连续纤维固化挤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20698.3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976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浩志;司尚宇;谭康宁;蒋书鑫;张凯;刘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4/314 | 分类号: | B29C64/314;B29B15/14;B33Y4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宝庆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架 主动轮 步进电机 引导管 压杆 纤维通道 从动轮 纤维槽 陶瓷复合材料 挤出装置 连续纤维 树脂处理 纤维固化 固化 啮合 本实用新型 方向设置 支架固定 紫外线灯 浸润剂 制造 纤维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增材制造陶瓷复合材料的连续纤维固化挤出装置,沿纤维前进方向设置树脂处理槽、纤维固化通道、步进电机、引导管,该装置还包括压杆和固定架;树脂处理槽中设置浸润剂;纤维固化通道中设置紫外线灯;步进电机上设置主动轮;压杆设置于步进电机设置主动轮的端面上,压杆一端中部设置从动轮,从动轮与主动轮啮合,从动轮和主动轮上设置纤维槽,纤维槽上方的压杆上设置纤维通道;固定架固定于步进电机设置主动轮的端面上,纤维槽下方的固定架上设置纤维通道;引导管位于固定架的纤维通道下方且引导管通过引导管支架固定于固定架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材制造技术,特别是一种用于增材制造陶瓷复合材料的连续纤维固化挤出装置。
背景技术
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是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快速构建复杂模型的方法。与传统的材料去除技术(如铣削,切削或钻削)相反,增材制造是基于离散-堆积原理,根据三维模型得到离散的二维轮廓,通过增加液基材料、固体片状材料或粉状材料并将其固化来构建零件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制造方法。增材制造技术最大的优点是可以直接通过零件的三维模型数据快速制造出具有特定几何形状的零件,而不需要任何模具、夹具和切削刀具等,进而大大的缩短了零件的生产周期和研发成本,所以增材制造技术在成形复杂结构件和单件小批量零件时的优势特别突出。
增材制造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世界范围内的重视,发展非常迅速,目前通过增材制造成形的产品已得到广泛的应用。陶瓷具有优异的高温机械性能、耐化学腐蚀、耐高温氧化、耐磨损、密度小等优点,是三大固体材料之一。然而,陶瓷材料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脆性,切削加工困难,在切削过程中表现为切削力高、刀具磨损严重、易于产生裂纹,是最难加工材料之一,特别是当陶瓷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时,传统工艺难加工复杂精密陶瓷件严重限制了陶瓷材料的广泛应用,增材制造技术的出现使得精密陶瓷件的制造成为可能。陶瓷材料的直接成型已经成为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热点和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但成形件脆性大的问题仍然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增材制造陶瓷复合材料的连续纤维固化挤出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稳定性好。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增材制造陶瓷复合材料的连续纤维固化挤出装置,沿纤维前进方向设置树脂处理槽、纤维固化通道、步进电机、引导管,该装置还包括压杆和固定架;树脂处理槽中设置浸润剂;纤维固化通道中设置紫外线灯;步进电机上设置主动轮;压杆设置于步进电机设置主动轮的端面上,压杆一端中部设置从动轮,从动轮与主动轮啮合,从动轮和主动轮上设置纤维槽,纤维槽上方的压杆上设置纤维通道;固定架固定于步进电机设置主动轮的端面上,纤维槽下方的固定架上设置纤维通道;引导管位于固定架的纤维通道下方且引导管通过引导管支架固定于固定架上。
采用上述装置,压杆一端上部与步进电机端面转动连接,压杆另一端与固定架通过弹簧连接。
采用上述装置,引导管转动连接于引导管支架上,引导管端部弯曲。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将连续纤维固化装置与挤出转置结合,实现了连续纤维的固化和挤出的一体化;(2)本实用新型挤出机构采用齿轮传动,弹簧可以将两个齿轮贴合紧密,齿轮传动能够消除相对滑动,避免挤出纤维时纤维因相对滑动而散开,实现连续纤维的有效挤出,提高了出丝效率;(3)本实用新型设有可旋转的引导管,提高了出丝的多向性。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专利连续纤维固化挤出装置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专利连续纤维挤出机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专利引导管细节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206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