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吡唑醚菌酯生产用的溴化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18894.7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272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敏;赵广福;孔军军;芮明;汪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 |
代理公司: |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 代理人: | 程艳梅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凝装置 溴化反应装置 吡唑醚菌酯 搅拌装置 改进 双氧水 本实用新型 传质传热 溶剂损耗 双层桨叶 损耗降低 滴加管 搅拌桨 釜体 夹套 溴素 体内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吡唑醚菌酯生产用的溴化反应装置,包括釜体,搅拌装置,夹套,以及冷凝装置,所述釜体内设置所述的搅拌装置,通过将搅拌桨改进成双层桨叶结构,使反应液搅拌充分,提高反应液的传质传热效果;冷凝装置的改进,使溶剂损耗由原来的23%减低到3‑5%,双氧水滴加管的改进以及冷凝装置的改进,溴素损耗降低,溴利用率由原来的56%提高到75%。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体是一种吡唑醚菌酯生产用的溴化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吡唑醚菌酯的合成需要经过环合、氧化、溴化、醚化、还原、酰化及甲基化七个步骤,其中溴化反应上溴困难,溴利用率低。目前现有的车间反应装置主要是反应釜,釜体内的搅拌装置及釜体外的冷凝装置,搅拌装置采用传统的叶轮桨,冷凝装置直接连接冷凝器,出口直接通入尾气吸收装置,釜体上边直接设有滴加口,液体悬空滴加,此种装置存在很大缺点,一是反应液搅拌不充分,反应过程中的传质传热效果太差,同时大量的未被冷凝的溶剂及被携带出来的溴素无法返回釜中,直接进入尾气吸收装置,造成溶剂及溴素损耗,同时滴加口的设计时大量的溴素在反应液表面产生,还未及时反应就被带走,造成溴利用率低,本发明能够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溴化反应的溴利用率。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至今未有一种实施有效的方式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吡唑醚菌酯生产用的溴化反应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是:一种吡唑醚菌酯生产用的溴化反应装置,包括釜体(1),搅拌装置(2),夹套 (3),以及冷凝装置(4),所述釜体(1)内设置所述的搅拌装置(2),搅拌装置(2)包括电机(201),搅拌轴(202)和搅拌桨(203),所述搅拌轴(202)上端贯穿于所述的釜体(1)的顶端且连接电机(201),搅拌轴(202)下端位于釜体(1)内且连接搅拌桨(203),所述釜体 (1)的外侧壁上设置夹套(3),夹套(3)的内侧壁与釜体(1)外侧壁之间设有两层隔板(5),隔板(5)将夹套(3)与釜体(1)之间自上而下分成三个分夹套(301),所述分夹套(301)分别连通有蒸汽进管和循环水进管(302),所述釜体(1)的顶部设有两个进料口(101),进料口(101)分别连通有滴加管,滴加管位于釜体(1) 内,釜体(1)的底部设有出料口(102),出料口(102)连通有出料管;所述釜体(1)外设置冷凝装置(4),冷凝装置(4)包括冷凝器 (401),进口管道(402),出口管道(403),缓冲罐(404)和放空口(405)。
优选地,所述分夹套(301)分别连通有蒸汽出管和循环水出管。
优选地,所述搅拌桨(203)为叶轮桨,叶轮桨为双层桨叶结构,双层桨叶结构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四片桨叶和三片桨叶。
优选地,所述釜体(1)设置有温度套管。
优选地,所述出料管设置有阀门。
优选地,所述进口管道(402)和放空口(405)管径均为DN100,出口管道(403)的管径为DN50。
优选地,所述滴加管的长度不一。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188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食品添加剂磷酸盐生产用反应釜
- 下一篇:一种混拌均匀的反应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