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悬吊式换流阀塔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18590.0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971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哲;闫晟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16 | 分类号: | F16F9/16;H02M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万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35 | 代理人: | 任彬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吊 悬吊式换流阀 底层屏蔽 减震组件 吊耳 拉索 本实用新型 减震装置 屏蔽罩 顶层 阀梁 绝缘子 地震位移 阻尼器 上端 阀层 铰接 下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吊式换流阀塔减震装置,包括挂阀梁、悬吊设备和减震组件,悬吊设备上端通过绝缘子与挂阀梁连接,悬吊设备包括顶层屏蔽罩和底层屏蔽罩,顶层屏蔽罩和底层屏蔽罩之间铰接有多个阀层块,减震组件设置在悬吊设备下方,减震组件包括吊耳和拉索,吊耳设置在底层屏蔽罩下端,拉索设置再吊耳与地面之间,相邻两个拉索之间设置有阻尼器,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悬吊式换流阀塔的地震位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流阀减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吊式换流阀塔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悬吊式换流阀是直流输电系统的核心设备,是直流输电和交流输电相互转换的桥梁。换流阀设备本身技术含量高,造价昂贵。
悬吊式换流阀塔结构频率低、周期长的特点,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位移。换流阀设备内部元件多,结构复杂,地震作用产生的较大位移,影响换流阀整体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且会损伤换流阀内部元件,造成元件的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悬吊式换流阀塔减震装置,降低悬吊式换流阀塔的地震位移。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悬吊式换流阀塔减震装置,包括挂阀梁、悬吊设备和减震组件,悬吊设备上端通过绝缘子与挂阀梁连接,悬吊设备包括顶层屏蔽罩和底层屏蔽罩,顶层屏蔽罩和底层屏蔽罩之间铰接有多个阀层块,减震组件设置在悬吊设备下方,减震组件包括吊耳和拉索,吊耳设置在底层屏蔽罩下端,拉索设置再吊耳与地面之间,相邻两个拉索之间设置有阻尼器。
阻尼器包括外套筒,外套筒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封盖,活塞杆穿设在外套筒内,活塞杆中部套设有活塞,右端封盖的右端设置有马蹄铁,马蹄铁右端设置有轴承,外套筒内部设置有硅油。
活塞直径与外套筒内径相适配,。
活塞外部设置有密封圈。
轴承为球形轴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吊耳与拉索的配合,实现对悬吊式换流阀塔的约束,减小地震作用下换流阀塔的位移,在地震作用下,可利用阻尼器自身的阻尼,为悬吊式换流阀塔在水平方向提供一定的约束,减小换流阀塔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增加结构的安全性,且阻尼器成本较低,有利于换流阀结构震后的维修更换。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悬吊式换流阀塔的地震位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挂阀梁2、绝缘子3、顶层屏蔽罩4、阀层块5、底层屏蔽罩6、地面7、阻尼器8、拉索9、活塞杆10、硅油11、马蹄铁12、轴承13、封盖14、外套筒15、活塞16、密封圈17、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悬吊式换流阀塔减震装置,包括挂阀梁1、悬吊设备和减震组件,悬吊设备上端通过绝缘子2与挂阀梁1连接,悬吊设备包括顶层屏蔽罩3和底层屏蔽罩5,顶层屏蔽罩3和底层屏蔽罩5之间铰接有多个阀层块4,减震组件设置在悬吊设备下方,减震组件包括吊耳17和拉索8,吊耳17设置在底层屏蔽罩5下端,拉索8设置再吊耳17与地面6之间,相邻两个拉索8之间设置有阻尼器7。
阻尼器7包括外套筒14,外套筒14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封盖13,活塞杆9穿设在外套筒14内,活塞杆9中部套设有活塞15,右端封盖13的右端设置有马蹄铁11,马蹄铁11右端设置有轴承12,外套筒14内部设置有硅油10,活塞15直径与外套筒14内径相适配,活塞15外部设置有密封圈16,轴承12为球形轴承12。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首先在地面6定位固定好拉索8的位置,设置固定点。用两条拉索8分别连接吊耳17和固定点,两根拉索8的活动端分别连接阻尼器7两端,以此实现对悬吊式换流阀塔的约束,减小地震作用下换流阀塔的位移,阻尼器7可以选用单项阻尼,也可选用多向阻尼器7。阻尼器7的量程及性能可根据悬吊式换流阀塔的结构特性,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来选择合适性能的阻尼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185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专用新型减振器
- 下一篇:一种大阻尼单筒减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