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速成型的端盖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15331.2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15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傅益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清市奋发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27 |
代理公司: | 温州知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2 | 代理人: | 汤时达 |
地址: | 325609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靠板 静模板 端盖 动模板 静模 快速成型 浇口套 通孔 夹具 本实用新型 动模镶块 静模镶块 上端 动模 下端 加工方便 形状一致 腔室 连通 室内 贯穿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成型的端盖夹具,包括端盖,端盖包括上端以及下端;其中,包括动模板、静模板、动模靠板、静模靠板以及浇口套,动模板位于动模靠板上方且两者固定,动模板上设有动模镶块,动模镶块上设有与下端对应的凹槽Ⅰ;静模板位于静模靠板下方且两者固定,静模板与静模靠板上设有贯穿两者的通孔,浇口套位于静模靠板上方与通孔连通;静模板上设有静模镶块,静模镶块上设有与上端对应的凹槽Ⅱ;动模板与静模板配合,凹槽Ⅰ与凹槽Ⅱ形成与端盖大小形状一致的腔室;烧融原料通过浇口套,从通孔流入至腔室内;本实用新型具有快速成型、加工方便、强度高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配件,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端盖。
背景技术
端盖是安装在电机等机壳后面的一个后盖,对电机机壳内部的零件起着防尘保护作用以及确定转子轴的空间位置,保证转子与定子的间隙。端盖上常配有电刷,电刷是电动机或发电机或其他旋转机械的固定部分和转动部分之间传递能量或信号的装置,用于换向器或滑环上,作为导入导出电流的滑动接触体。即与电机转子相连使其能够通电,使电机能一直持续的转动。
而现有的端盖制作成型慢,加工繁琐,故现急需一款夹具辅助加工,提高加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成型的端盖夹具。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成型的端盖夹具,包括端盖,端盖包括上端以及下端;其中,包括动模板、静模板、动模靠板、静模靠板以及浇口套,动模板位于动模靠板上方且两者固定,动模板上设有动模镶块,动模镶块上设有与下端对应的凹槽Ⅰ;静模板位于静模靠板下方且两者固定,静模板与静模靠板上设有贯穿两者的通孔,浇口套位于静模靠板上方与通孔连通;静模板上设有静模镶块,静模镶块上设有与上端对应的凹槽Ⅱ;动模板与静模板配合,凹槽Ⅰ与凹槽Ⅱ形成与端盖大小形状一致的腔室;烧融原料通过浇口套,从通孔流入至腔室内。
采用动模板与静模板配合形成端盖腔室,将烧融原料通过浇口套注入至腔室内,冷却后形成端盖,且端盖具体夹线功能,采用夹具加工的方便,使得生产效率提高,同时,形成的端盖表面光滑无毛刺。
其中,凹槽Ⅰ上设有阵列分布的模块Ⅰ以及流道,流道连通各个模块以及通孔;凹槽Ⅱ设有与模块Ⅰ对应的模块Ⅱ。
通过模块化设置,模块Ⅰ与模块Ⅱ拼接形成一个端盖的腔室,采用阵列式分布,使得效率提高,一个夹具能否同时生产多个端盖,同时通过流道连通各个模块以及通孔,使得烧融原料能够进入到各个端盖腔室,形成流通。
其中,流道包括主流道以及支道,支道与主流道呈60°夹角。
采用60°夹角设置,使得流通更为快速,相对比直角设置,不易发生堵塞,烧融原料能否快速进入到各个腔室,进一步,支道与主流道的连接处为倒角设置,具体为导弧角。
其中,动模板上设有定位孔以及导柱,静模板上设有定位销以及导柱孔,定位孔与定位销配合,导柱与导柱孔配合,实现动模板与静模板配合。
定位孔与定位销配合,导柱与导柱孔配合,两两对应设置,使得动模板与静模板之间的配合更为方便,防止发生偏移等现象,固定更加稳定。
其中,浇口套包括定位部以及浇口部,浇口部位于定位部内且超出定位部高度;浇口部为内凹球缺,球缺底部与通孔连通。
通过定位部的设置,外部接口套设在定位部上,此时浇口部位于外部接口套的内部,防止烧融原料发生泄漏等状况,同时浇口部为内凹球缺的设置,进一步保证了烧融原料无法流出浇口套,保证正常原料注入。
其中,浇口部上设有中心孔,中心孔与通孔连通。
中心孔与通孔的设置,更加方便烧融原料的注入。
其中,通孔为上小下大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清市奋发机电有限公司,未经乐清市奋发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153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