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联合受力的压力输水盾构隧洞衬砌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11932.6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30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严振瑞;张武;秦晓川;姚广亮;陈小云;周理想;刘婵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D11/08 | 分类号: | E21D11/08;E21D11/10;E21D11/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弘邦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36 | 代理人: | 张钇斌 |
地址: | 51063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盾构管片 内衬钢管 自密实混凝土层 壁后注浆层 本实用新型 混凝土表面 衬砌结构 硅酸盐类 联合受力 压力输水 改性层 盾构 内嵌 承载能力 稳定要求 界面剂 内表面 内压 受力 外压 围岩 吸附 注浆 填充 承载 外部 联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联合受力的压力输水盾构隧洞衬砌结构,包括壁后注浆层、盾构管片、硅酸盐类混凝土表面改性层、自密实混凝土层和内衬钢管,壁后注浆层注浆在盾构管片和外部围岩之间,盾构管片呈管状内嵌于壁后注浆层,内衬钢管内嵌于盾构管片内侧,自密实混凝土层填充于盾构管片和内衬钢管之间,硅酸盐类混凝土表面改性层用作界面剂吸附在盾构管片的内表面,并位于盾构管片与自密实混凝土层之间。本实用新型使盾构管片和内衬钢管联合作用共同承载受力,兼顾了结构内压承载能力及抗外压稳定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洞的工程技术,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联合受力的压力输水盾构隧洞衬砌结构。
背景技术
压力输水盾构隧洞具有输水距离长、内水压力高、埋深大、水文及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目前的压力输水盾构隧洞内衬结构一般为分开受力结构,即外衬盾构管片单独承受外水土压力,内衬钢管单独承受内水压力作用,通常需要加厚内衬钢管壁厚以满足内压承载能力及抗外压稳定的要求,导致结构经济性及合理性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合受力的压力输水盾构隧洞衬砌结构,使盾构管片和内衬钢管联合作用共同承载受力,兼顾了结构内压承载能力及抗外压稳定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联合受力的压力输水盾构隧洞衬砌结构,包括壁后注浆层、盾构管片、硅酸盐类混凝土表面改性层、自密实混凝土层和内衬钢管,壁后注浆层注浆在盾构管片和外部围岩之间,盾构管片呈管状内嵌于壁后注浆层,内衬钢管内嵌于盾构管片内,自密实混凝土层填充于盾构管片和内衬钢管之间,硅酸盐类混凝土表面改性层用作界面剂吸附在盾构管片的内表面,并位于盾构管片与自密实混凝土层之间。
进一步,内衬钢管的外表面布置有若干加劲环,加劲环内嵌于自密实混凝土层。
进一步,若干加劲环沿内衬钢管的纵向等间距分布。
进一步,内衬钢管的外表面布置有若干栓钉,栓钉内嵌于自密实混凝土层并位于相邻两加劲环之间。
进一步,相邻两加劲环间的若干栓钉沿内衬钢管的纵向、环向按设定间距呈梅花形分布,相邻两栓钉的间距小于相邻两加劲环的间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盾构管片外侧使用壁后注浆材料,充分发挥盾构管片外侧围岩抗力作用;通过在盾构管片内表面使用硅酸盐类混凝土表面改性层,提升盾构管片及后浇自密实混凝土层两者之间新旧施工界面粘合能力,形成整体;形成充分利用围岩抗力的,盾构管片和内衬钢管联合作用共同承载的结构,兼顾了结构内压承载能力及抗外压稳定要求,在保障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减小内衬钢管壁厚,降低工程造价,达到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的统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联合受力的压力输水盾构隧洞衬砌结构的横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联合受力的压力输水盾构隧洞衬砌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中:1、壁后注浆层;2、盾构管片;3、硅酸盐类混凝土表面改性层;4、自密实混凝土层;5、内衬钢管;6、栓钉;7、加劲环;8、围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119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盾构管片密封条
- 下一篇:一种独立承载的压力输水盾构隧洞衬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