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锂离子软包电池产气量的测量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011888.9 | 申请日: | 2018-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70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 发明(设计)人: | 靳岩;娄忠良;胡泽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桑德集团有限公司;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F22/00 | 分类号: | G01F22/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3 | 代理人: | 齐胜杰 |
| 地址: |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 | 国省代码: | 西藏;5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软包电池 液体容槽 产气量 溢流口 悬梁 吊绳 测量装置 收集容器 悬挂装置 锂离子 化成 溢液 溢出 本实用新型 换算过程 第一端 液体量 吊挂 取放 溢流 开口 盛装 测量 直观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锂离子软包电池产气量的测量装置,包括液体容槽、溢液收集容器及悬挂装置;悬挂装置包含悬梁和吊绳,吊绳包括两端,其第一端连接所述悬梁,另一端用于连接和吊挂待测软包电池。液体容槽设于该悬梁及吊绳下方,其设有用于取放待测软包电池的开口和溢流口。液体容槽内盛装的液体量以达到恰好不从该溢流口溢出为限,所述溢流口连接溢液收集容器,用于收集从溢流口溢出的液体。通过测量化成前后从该液体容槽内溢流出来的液体体积之差,测得该待测软包电池因化成工序产生的产气量,该过程不需要进行质量体积的换算过程,也无需考虑温度对液体密度的影响,能更直观地得到软包电池的产气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锂离子软包电池产气量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对坏境无污染等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动力汽车上。因此锂离子电池及其相关材料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软包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可根据需要订制等特点成为未来锂电池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锂离子电池在化成过程中会产生气体,产气量(软包电池的体积变化量)的多少是反映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参数,同时决定着电芯设计过程中气袋的大小,只有保证气袋大小和产气量相匹配,后续的机械自动化生产才能有序进行,因此准确测量电池化成时的产气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目前测量软包电池产气量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排水法测得,中国专利申请CN203479356U采用排液法通过测量排开液体的重量来换算出电芯的产气量,虽然可测得电池的产气量,但是整个过程需要根据液体的密度计算,首先需要测定其液体的质量,再根据计算得到其液体的密度,计算结果会产生计算误差和精度的问题,此外对于密度不均匀的液体也无法计算。此外,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同种液体的密度也有差异,对于产气量相对于电池体积占比非常小的样品测量过程而言,因不同温度造成的测试偏差甚至可达到实际值的50%以上。而中国专利申请CN206146492U采用粉碎叶片将电芯表皮粉碎来测量电池的产气量会存在很大的危险,可行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锂离子软包电池产气量的测量装置,其可在未知液体密度的情况下准确测量软包电池的产气量,且操作简单,精确度高,不存在危险性。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锂离子软包电池产气量的测量装置,包括:液体容槽、溢液收集容器及悬挂装置,
所述悬挂装置包含悬梁和吊绳,所述吊绳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吊绳第一端连接所述悬梁,所述吊绳第二端用于连接和吊挂待测软包电池;
所述液体容槽设有用于取放待测软包电池的开口,所述液体容槽还设有溢流口,所述液体容槽内盛装有液体且该液体的盛装量达到恰好不从该溢流口溢出为限,所述液体容槽设于该悬梁及吊绳下方;
所述溢液收集容器与所述溢流口连接,用于收集从所述液体容槽的所述溢流口溢出的液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溢液收集容器设有容积刻度。更优选地,所述溢液收集容器为量筒,量筒的精度可达零点几毫升,精确度高,不存在危险性,也不需要根据液体密度换算成体积值,避免了在换算过程中的误差和精度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吊绳的第一端连接圆环,所述吊绳借助所述圆环套设于该悬梁上。该圆环的作用,是使该吊绳套设于该悬梁或从该悬梁上取下时更加便利,并能够方便地调整该吊绳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吊绳的数量为至少2个,对应于待测软包电池的极耳数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吊绳第二端连接三角夹,所述吊绳借助所述三角夹与待测软包电池的极耳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溢流口通过导管与所述溢液收集容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桑德集团有限公司;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桑德集团有限公司;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118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