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散热叠层结构和散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10903.8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982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彭江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中讯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91 | 代理人: | 乔东峰 |
地址: | 518031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 叠层结构 非金属层 金属箔层 散热 散热层 凹坑 叠置 复合 液态金属层 毛细结构 散热效率 周边器件 背胶层 下陷 侧边 优选 损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叠层结构和相应的散热器,散热叠层结构包括依次叠置的至少两个复合散热层,各复合散热层包括依次叠置的背胶层(11)、金属箔层(12)及非金属层(13)。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形成于金属箔层(12)及非金属层(13)之间的液态金属层(14),且所述金属箔层(12)的面向所述非金属层(13)的表面上设有下陷的凹槽或凹坑,在凹坑或凹槽的底部和侧边还可形成有毛细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显著地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并且降低热量对于周边器件的损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采用石墨烯的散热技术。
背景技术
常规的散热材料包括硅胶、高导热金属等。金属中尤其是铜和铝较为常用。铜的导热系数为398W/mK,但具有密度大,易氧化等缺点。铝的导热系数并不高(237W/mK),有时很难满足现有产品对导热散热的需求。目前已经使用的天然石墨材料和人工合成的石墨材料制成的散热膜对电子产品的散热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石墨散热膜主要是通过把石墨处理后直接压延的方法以及高分子炭化、石墨化等方法制成的,表面是石墨的散热材料其抗拉强度不高,易碎且颗粒粉尘多,不方便安装和使用。
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石墨烯是世上最薄却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导热系数高达5300W/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这使得石墨烯材料在散热材料领域成为备受瞩目的一颗新星。然而石墨烯的导热效果存在各向异性,它只在二维平面上的散热效果较佳,在纵向上的导热性能却急剧打折,而现有的石墨烯散热膜均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此外,现有工艺制备的石墨烯散热膜均为一层散热结构,散热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的散热结构存在散热效率低、热量对周边器件产生损害等缺点。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散热叠层结构,包括依次叠置的至少两个复合散热层,各复合散热层包括依次叠置的背胶层、金属箔层及非金属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包覆于各复合散热层的外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非金属层为石墨烯类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还包括液态金属层,其形成于金属箔层及非金属层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液态金属层的熔点在40度至 150度之间,厚度为1μm~30μ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液态金属层嵌于所述金属箔层的面向所述非金属层的表面上并与该表面齐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液态金属层嵌于所述金属箔层的面向所述非金属层的表面,并内陷于该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金属箔层的面向非金属层的表面上设有下陷的凹槽或凹坑,所述的凹槽或凹坑在垂直于热传导方向的平面方向上规则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金属箔层的面向所述非金属层的表面上设有下陷的凹槽或凹坑,并且在凹坑或凹槽的底部和侧边形成有毛细结构。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出了制造散热叠层结构的方法及相应的散热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显著地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并且降低热量对于周边器件的损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叠层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中讯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中讯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109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CT可用于PCB电路板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调光的数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