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输液手套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08921.2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89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房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44;A61F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3 | 代理人: | 蒋真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套 硅胶加热片 贴片 魔术 本实用新型 输液 注射 手部静脉 手部 加热 静脉注射 聚乙烯 锡箔 加速血液循环 气温 输液管槽 穿刺 导热片 加热腔 魔术贴 内腔中 透明片 限位块 限位片 橡皮绳 套管 盖片 缆线 静脉 偏离 医护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输液手套,包括限位块、橡皮绳、套管、手套整体、魔术贴片一、注射窗、魔术贴片二、限位片、输液管槽、魔术贴片三、盖片、聚乙烯透明片、魔术贴四、加热腔、缆线、硅胶加热片和锡箔导热片。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手套整体的内腔中设置硅胶加热片,通过调节硅胶加热片的温度实现对手套整体的加热,从而保证在气温较低的环境时,加热输液患者的手部,加速血液循环使得手部的静脉更加明显,更加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手部静脉进行穿刺注射,防止气温较低造成的手部静脉不明显从而导致的静脉注射难度加大,甚至注射偏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手套,具体是一种新型输液手套,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输液又名打点滴或者挂水,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通常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不含防腐剂或抑菌剂,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进入静脉,以补充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静脉输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近500年的波折,在20世纪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成为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之一。
室内温度较低时,由于血液流动速度减缓,静脉变得难以精确找到位置,对医护人员的静脉注射造成一定的难度,且在低温情况下对手部输液时,容易降低被输液人员的体温,造成被输液者因体温过低引起一定的不适。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输液手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输液手套。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新型输液手套,包括手套整体以及开设在手套整体表面的注射窗,所述注射窗的两端边缘手套整体的外侧侧壁固定连接有魔术贴片一,所述注射窗的一端边缘手套整体的表面开设有输液管槽,所述输液管槽的一侧手套整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魔术贴片三,所述输液管槽的另一侧手套整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片的一端,所述限位片的另一端的侧壁固定连接魔术贴片二,所述注射窗的一侧手套整体的表面固定连接盖片的一侧,所述盖片的一面两端侧壁固定连接有魔术贴片四,所述盖片的内侧边缘固定连接聚乙烯透明片的边缘侧壁;
所述手套整体的内腔中固定连接有锡箔导热片,所述手套整体的内腔底端开设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中放置有硅胶加热片,所述硅胶加热片电性连接缆线的一端,所述缆线的另一端贯穿手套整体的侧壁并延伸至手套整体的外部,所述锡箔导热片的两端固定连接在硅胶加热片的两侧,所述手套整体的一端边缘外侧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内腔滑动连接橡皮绳,所述橡皮绳的两端延伸至套管的外部,所述橡皮绳的两端端部固定连接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套管的侧壁开设有圆形孔槽,所述橡皮绳的两端通过圆形孔槽延伸至套管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盖片的宽度与注射窗的宽度一致。
优选的,所述限位片的宽度与输液管槽的宽度一致。
优选的,所述盖片的中部开设有矩形孔槽,且矩形孔槽的面积以及形状与聚乙烯透明片一致。
优选的,所述魔术贴片一与魔术贴片四相互粘合连接,所述魔术贴片二与魔术贴片三相互粘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手套整体的内腔中设置硅胶加热片,通过调节硅胶加热片的加热温度实现对手套整体的加热,从而保证在气温较低的环境时,加热输液患者的手部,加速血液循环使得手部的静脉更加明显,更加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手部静脉进行穿刺注射,防止气温较低造成的手部静脉不明显从而导致的静脉注射难度加大,甚至注射偏离;
2、通过输液管槽以及限位片将输液管贴合在手套整体的侧壁上,通过锡箔导热片可对输液管进线加热,防止输入静脉的药液温度过低造成人体的不适,并通过在手套的端部设置套管以及橡皮绳,便于在输液前扎紧患者的腕部使得手部静脉更加明显,便于医护人员的静脉穿刺注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089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