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负压式柔性穿刺活检针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07203.3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77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赵燕江;刘知青;刘泽华;杨吉超;刘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0/02 | 分类号: | A61B1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针管 内针芯 穿刺 本实用新型 穿刺活检针 穿刺活检 负压式 槽口 倒刃 取样 吸入 靶点位置 进给运动 密封垫圈 人体组织 同步旋转 斜角针尖 负压力 再同步 靶点 负压 进给 切取 避开 挤出 血管 神经 标本 退出 引入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压式柔性穿刺活检针,包括柔性外针管,柔性内针芯和密封垫圈。在穿刺进给过程中,同步旋转柔性外针管和柔性内针芯使外针管的斜角针尖的斜面朝向发生变化就可实现曲线穿刺轨迹。倒刃槽口到达靶点后,保持柔性外针管不动,退回柔性内针芯可形成负压吸入人体组织,再同步退回柔性外针管和柔性内针芯即可利用倒刃槽口切取吸入的组织,待针全部退出人体后,柔性内针芯相对于柔性外针管做进给运动即可将组织挤出,最终完成穿刺活检取样任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实现曲线穿刺轨迹从而避开血管及神经,达到更多的靶点位置,引入负压力的理念从而保证取样标本的完整性,提高穿刺活检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负压式柔性穿刺活检针,属于医疗器材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是指应诊断、治疗的需要,从患者体内切取、钳取或穿刺取出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的技术。它是诊断病理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对绝大多数送检病例都能做出明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被作为临床的最后诊断。
靶向穿刺手术是目前外科手术中应用比较普遍的技术,由于其不开刀,创口小、微疼痛、恢复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前列腺、肝、脑等组织的活检和治疗中。高效的穿刺活检是获得准确病理诊断的基础,便捷高效的穿刺器械成为客观需要。
目前穿刺活检针多采用机械力切割的钢针,无负压装置,仅依靠组织的弹性力挤压进入穿刺槽后再进行运动切割,受穿刺组织自身的弹性因素影响很大,往往取样标本不完整、大小形态不一,甚至弹性较差的组织未被挤入穿刺槽造成取样失败。
本实用新型引入了负压力的理念,穿刺针到达靶点后,组织在负压力及组织弹性力的共同作用下进入槽口后再进行取样切割,保证了所取标本的完整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穿刺活检效率。将此负压式柔性穿刺活检针装在现有的柔性针操控装置上,可简化穿刺活检的手术操作、提高穿刺活检的精度和质量、提高可控性及自动化水平,减少医生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保证手术医师在穿刺时集中精力对穿刺靶点进行定位。
刚性针所到达不了的靶点,可以借助柔性针的曲线轨迹来实现。由于柔性针针体的柔韧性以及其针尖的斜角,使其可以实现曲线穿刺来避开组织神经、组织血管和人体骨骼等障碍,从而可以准确地到达一般的钢针所达不到的穿刺靶点位置继而进行活检取样。其针体是由镍钛合金制成,具有较高的柔韧性,并能够在活检手术中顺利地刺入人体组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负压式柔性穿刺活检针,使其能够克服现有刚性活检针的不足从而达到更多的穿刺靶点,引入了负压力的理念以提高穿刺活检的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负压式柔性穿刺活检针,包括有柔性外针管、柔性内针芯和密封垫圈,所述柔性外针管的针尖为带有一定角度15°-75°的斜角针尖,所述柔性外针管在靠近斜角针尖的圆柱面处开有倒刃槽口,刃口位于倒刃槽口的前端,刃口所朝方向与针的进给运动方向恰好相反。所述柔性外针管的针尖为斜角使其可以实现曲线穿刺,所述柔性外针管在靠近针尖斜角的圆柱面处开有倒刃槽口,用于切取被吸入的活体组织,其倒刃结构使其只有在负压力条件下进行退回运动时才会切取靶点的人体组织,而在进给时不会切割到路径上的人体组织从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所述柔性内针芯可在柔性外针管内部进行滑动运动,所述密封垫圈的内圈套装固定在柔性内针芯的周向槽上,所述密封垫圈的外圈与柔性外针管内部形成接触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负压式柔性穿刺活检针,结构简单,可实现曲线穿刺轨迹从而避开血管及神经,达到更多的靶点位置,引入负压力的理念从而保证取样标本的完整性,提高穿刺活检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柔性外针管轴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072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肿瘤科取样送检装置
- 下一篇:子宫内膜细胞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