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周转式构造柱投料口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03268.0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18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孙英楠;余朋;白杰;杨叶;张树理;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四局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7/00 | 分类号: | E04G17/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8000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造柱 可周转式 投料口 混凝土块 后塞 封堵装置 投料装置 定型化 砌体 构造柱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 浇筑混凝土 单独制作 废弃材料 钢板焊接 工程施工 节约材料 有效控制 可重复 再利用 初凝 封堵 牛腿 砌筑 投料 混凝土 切割 硬化 取出 制作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周转式构造柱投料口,它包括由钢板焊接组成的定型化投料装置和定型化封堵装置。通过投料装置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初凝前用封堵装置切割封堵,在构造柱混凝土硬化后取出在投料口内的三角形混凝土块,三角形混凝土块用于砌体顶砖后塞口。可周转式构造柱投料口制作简单、可重复使用,节约材料有效控制工程施工成本。通过可周转式构造柱投料口形成的三角形混凝土块作为砌体顶砖的后塞口,实现了废弃材料的再利用,既避免人工剔打构造柱牛腿保证工程质量,又节省单独制作砌筑顶砖后塞口的材料、人工等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周转式构造柱投料口。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为保证构造柱混凝土浇筑密实,通常在构造柱顶部设置投料口。构造柱投料口常规做法是用木模板支模,但木模板易损坏、可周转性差、重复利用率低。在构造柱投料口内剩余混凝土形成的牛腿无法利用,后期需要人工剔打,剔打后表面形成蜂窝面。常规木模板投料口可周转利用率低造成材料浪费,投料口牛腿剔打费时费力造成施工成本浪费,且构造柱成型质量无法保证。
因此,现有技术依然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能实现可周转利用,又能免剔打构造柱牛腿,保证成型质量的可周转式构造柱投料口,以此提高构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一种可周转构造柱投料口,它包括投料口底面钢板与相互垂直的投料口侧翼钢板焊接、侧翼钢板上部焊接用于连接侧翼的钢板,共同组成材料运输通道。两块投料口支撑钢板分别与投料口底面钢板、投料口插座相垂直焊接成整体作为支撑体系。端部锋利的插板与插板侧翼钢板垂直焊接构成投料口封堵装置。
进一步的,投料口侧翼钢板设有缺口用于插入封堵装置。投料口的插座与构造柱模板固定连接,通过材料运输通道向构造柱模板内倒入混凝土,输入完混凝土后采用投料口封堵装置封堵。
进一步的,投料口封堵装置切割封堵完成后在材料运输通道形成三角形混凝土块,此混凝土块终凝硬化后用于砌体顶砖的后塞口。
本实用新型的可周转构造柱投料口制作简单,定型化投料口可周转重复使用,有效控制工程施工成本。通过可周转构造柱投料口形成的三角形混凝土块作为砌体顶砖的后塞口,实现了废弃材料再利用,既避免人工剔打构造柱牛腿保证施工质量,又节省单独制作混凝土后塞口的材料、人工等成本。符合住建部、中建股份有限公司等部门提出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投料装置外观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投料装置外观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投料装置外观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投料装置外观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封堵装置外观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封堵装置外观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封堵装置外观俯视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投料口侧翼钢板,2-固定投料口插座,3-投料口支撑钢板,4-投料口底面钢板,5-连接侧翼钢板,6-底部锋利插板,7-插板侧翼,8-构造柱,9-梁,10-结构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四局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四局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032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空心楼盖的内置模
- 下一篇:用于制作固定模具挡边的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