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连接件及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00278.9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07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聪毅;张勇杰;张立;齐彬伟;李国伟;赵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中航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2/26;H01M2/3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赵敏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连接件 极柱 电池 焊接 本实用新型 极柱焊接 供电池 焊接部 凹槽槽底面 凹槽底面 抵顶配合 电池盖板 焊接区域 极柱表面 可拆连接 固定的 焊接处 极柱孔 连接件 螺纹孔 孔壁 漏焊 虚焊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连接件及电池。电池连接件上设有用于与其他连接件可拆连接的螺纹孔,电池连接件包括用于与电池极柱焊接固定的焊接部,焊接部上用于朝向电池盖板的端面上设有供电池极柱插入的极柱凹槽,极柱凹槽具有用于与电池极柱抵顶配合的凹槽槽底面。本实用新型的电池连接件在靠近电池的端面设有供电池极柱插入的极柱凹槽,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部分极柱孔孔壁和焊接处进行连接的焊接方法,电池连接件在极柱凹槽底面与极柱表面进行焊接,电池连接件与电池极柱在焊接区域的接触面积更大,有效的防止了焊接时易出现的虚焊漏焊现象,解决了电池连接件与电池极柱焊接不牢固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连接件及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产业迅猛发展,其中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主要能量载体和动力来源,也是构成电动车辆整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动力电池的成组技术是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关键技术。
现今的动力电池单体连接成组技术还面临着不能实现快装、快卸和快换电池问题,其中一些成组技术还面临着需要特别的设备才能实现,不好操作,因此推广也具有一定难度。授权公告号为CN206364105U、授权公告日为2017.07.2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池端子及电池,该电池端子包括螺栓孔部和极柱孔部,其中极柱孔部的顶端设置有凹槽,极柱孔位于凹槽内。制作电池盖时,将电池段子放入注塑机内,注塑成型完成电池盖的制作,最后将电池端子与极柱焊接。该电池端子与电池极柱仅通过极柱孔部分孔壁和焊接处进行连接,焊接易出现虚焊和漏焊现象,存在着焊接不牢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连接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池端子与电池极柱焊接不牢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连接件的电池,用以解决因电池端子与电池极柱焊接不牢固造成的电池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池连接件的技术方案是:
电池连接件上设有用于与其他连接件可拆连接的螺纹孔,电池连接件包括用于与电池极柱焊接固定的焊接部,焊接部上用于朝向电池盖板的端面上设有供电池极柱插入的极柱凹槽,极柱凹槽具有用于与电池极柱抵顶配合的凹槽槽底面。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连接件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连接件在靠近电池的端面设有供电池极柱插入的极柱凹槽,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部分极柱孔孔壁和焊接处进行连接的焊接方法,电池连接件在极柱凹槽底面与极柱表面进行焊接,电池连接件与电池极柱在焊接区域的接触面积更大,有效的防止了焊接时易出现的虚焊漏焊现象,解决了电池连接件与电池极柱焊接不牢固的问题。
进一步的,为了对电池连接件进行定位,所述极柱凹槽的凹槽槽底面上设有用于与电池极柱的凸起配合以对电池连接件进行定位的定位孔,定位孔能够与电池极柱配合对电池连接件进行定位。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焊接,所述焊接部用于背向电池盖板设置的端面上设有用于明确激光焊接位置的焊接凹槽,焊接凹槽可以通过大小与位置指示焊接区域。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使焊接区域与电池极柱相匹配,所述焊接凹槽为圆形,与定位孔同心设置,焊接凹槽为圆形且定位孔位于焊接凹槽中心,更能明确焊接位置,使焊接区域与电池极柱相匹配。
进一步的,为了增加螺纹孔的使用寿命,电池连接件包括本体和嵌装在本体内的嵌件,所述螺纹孔设置在嵌件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的技术方案是:
电池包括电池盖板,电池盖板上固定有电池极柱,电池极柱上焊接有电池连接件,电池连接件上设有与其他连接件可拆连接的螺纹孔,电池连接件包括用于与电池极柱焊接固定的焊接部,焊接部上用于朝向电池盖板的端面上设有供电池极柱插入的极柱凹槽,电池连接件与电池盖板间隙配合以使电池连接件在于电池极柱焊接前与极柱凹槽的槽底面互相抵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中航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中航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002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盖板及使用该电池盖板的电池
- 下一篇:二次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