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RFID电子标签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97124.5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73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崔清臣;凌红旗;刘斌;李思哲;叶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国安火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3/02 | 分类号: | G09F3/02;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曹聪聪 |
地址: | 52843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伪信息层 芯片线路层 基膜 加载 本实用新型 载体膜 射频识别技术 防伪技术 粘合 仿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RFID电子标签,包括基膜、设置在基膜一侧的芯片线路层,还包括一防伪信息层,所述防伪信息层加载在所述芯片线路层一侧或所述基膜的另一侧,或所述防伪信息层加载在一载体膜上,载体膜粘合在所述芯片线路层上。本实用新型将防伪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相结合,通过在芯片线路层或基膜上加载防伪信息层,防止RFID电子标签被仿制,提高整体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标签领域,特别是一种RFID电子标签。
背景技术
RFID电子标签技术又称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相距几厘米到几米距离内传感器发射的无线电波,可以读取RFID电子标签内储存的信息,识别RFID电子标签所代表的物品、人和器具的身份。如果RFID电子标签被仿制,则存在很多的风险和安全隐患,如何防止RFID电子标签被仿制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全性强的RFID电子标签。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RFID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基膜、设置在基膜一侧的芯片线路层,还包括一防伪信息层,所述防伪信息层加载在所述芯片线路层一侧或所述基膜的另一侧,或所述防伪信息层加载在一载体膜上,载体膜粘合在所述芯片线路层上。
优选的,所述防伪信息层采用核微孔防伪技术、局部印刷图案脱落防伪技术、局部全息防伪技术或数码防伪技术加载在基膜的另一侧。
优选的,所述防伪信息层包括加载在基膜上的核微孔膜层,所述核微孔膜层与基膜通过粘结剂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伪信息层包括加载在基膜上的局部全息层或数码信息层。
优选的,所述防伪信息层包括涂布在基膜上的局部离层,所述局部离层上印刷有彩色油墨层。
优选的,所述防伪信息层采用核微孔防伪技术、局部印刷图案脱落防伪技术、局部全息防伪技术或数码防伪技术加载在载体膜上。
优选的,所述防伪信息层包括加载在载体膜上的核微孔膜层,所述核微孔膜层与载体膜通过粘结剂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伪信息层包括加载在载体膜上的局部全息层或数码信息层。
优选的,所述防伪信息层包括涂布在载体膜上的局部离层,所述局部离层上印刷有彩色油墨层。
优选的,所述基膜为单一膜层或由两个以上的膜层组成,组成基膜的膜层上加载有防伪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RFID电子标签,包括基膜、设置在基膜一侧的芯片线路层,还包括一防伪信息层,所述防伪信息层加载在所述芯片线路层一侧或所述基膜的另一侧,或所述防伪信息层加载在一载体膜上,载体膜粘合在所述芯片线路层上。本实用新型将防伪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相结合,通过在芯片线路层或基膜上加载防伪信息层,防止RFID电子标签被仿制,提高整体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国安火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国安火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971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国土资源管理用地形全息展示沙盘
- 下一篇:一种插地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