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桨的实时数据转发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968622.7 | 申请日: | 2018-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77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 发明(设计)人: | 沙群;嵇治刚;丛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G06F13/38;G06F13/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张清芳 |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桨 移动防护 飞行控制计算机 实时数据转发 本实用新型 控制器连接 通讯接口 控制板 供电 串口处理模块 串口通讯端口 机载配电系统 离散信号处理 传感器接口 电磁屏蔽盒 电磁保护 输出端口 输入端口 装置装载 状态监测 三路 箱中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旋桨的实时数据转发装置,包括:便携式移动防护箱,所述便携式移动防护箱上设置有传感器接口和供电通讯接口;控制板,所述控制板安装于所述便携式移动防护箱内,其通过所述供电通讯接口接收机载配电系统的供电;所述串口处理模块通过所述串口通讯端口与所述飞行控制计算机连接,所述离散信号处理模块通过三路I/O通讯端口与所述飞行控制计算机连接,所述DA模块通过所述DA输出端口与所述螺旋桨控制器连接,所述AD模块通过所述AD输入端口与所述螺旋桨控制器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螺旋桨的状态监测,以及对螺旋桨的控制操作;并且该装置装载在采用电磁屏蔽盒的便携式移动防护箱中,具有高强度的物理和电磁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人飞行器的数据传输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螺旋桨的实时数据转发装置。
背景技术
螺旋桨系统是无人飞行器的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将发动机的动力转化为飞行器的推进力。螺旋桨系统一般包含了螺旋桨本体、恒速控制系统和数据转发系统等部分。该螺旋桨通常为三叶桨。
在飞行过程中,飞行控制计算机根据地面操作人员的指令会向发动机系统下达油门切换指令,在油门改变后,螺旋桨转速会发生变化,此时,螺旋桨恒速控制系统会根据数据转发系统的要求将转速控制为标定转速,从而实现螺旋桨系统的恒速控制,恒速控制可以提高飞行器的飞行效率,广泛应用于固定翼飞行器中。
数据转发系统以数据转发装置为主体,主要完成飞行控制计算机的标定转速指令下发,和螺旋桨系统监测参数的上传工作,是连接飞行控制计算机与螺旋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对螺旋桨的数据进行实时转发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对螺旋桨的数据进行实时转发的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螺旋桨的实时数据转发装置与飞行控制计算机和螺旋桨控制器连接,其包括:
便携式移动防护箱,所述便携式移动防护箱上设置有传感器接口和供电通讯接口,所述传感器接口包括串口通讯端口、三路I/O通讯端口、DA输出端口和AD输入端口;
控制板,所述控制板安装于所述便携式移动防护箱内,其通过所述供电通讯接口接收机载配电系统的供电,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控制模块以及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串口处理模块、离散信号处理模块、DA模块、AD模块;
所述串口处理模块通过所述串口通讯端口与所述飞行控制计算机连接,所述离散信号处理模块通过三路I/O通讯端口与所述飞行控制计算机连接,所述DA模块通过所述DA输出端口与所述螺旋桨控制器连接,所述AD模块通过所述AD输入端口与所述螺旋桨控制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便携式移动防护箱采用电磁屏蔽盒,且通过固定支脚安装于发动机设备舱内。
优选地,利用导电橡胶对所述电磁屏蔽盒进行缝隙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接口和所述供电通讯接口设置在所述便携式移动防护箱的箱体一侧。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输入滤波器,所述输入滤波器设于所述供电通讯接口与所述控制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控制板上还设有经由所述供电通讯接口与所述螺旋桨控制器连接的供电模块和DC-DC模块,所述供电模块接收机载配电系统的供电,将其转化为所述螺旋桨控制器的供电,所述DC-DC模块将所述供电模块的供电转化为所述螺旋桨控制器的激励电源。
优选地,所述串口处理模块通过全双工RS422总线与所述飞行控制计算机进行通讯,以标准帧格式的形式传输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来自所述飞行控制计算机的帧信号转化为用于所述控制模块的帧信号。
优选地,所述离散信号处理模块通过三路信号与所述飞行控制计算机进行通讯,并且将来自所述飞行控制计算机的开断信号转换为用于所述控制模块的开断信号。
优选地,所述AD输入端口前端设有模拟滤波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686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搓背机构及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粮库管理测控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