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室分天线技术的手机IMSI闸机身份识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64257.2 | 申请日: | 2018-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77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郭庆;牟中平;郭旭周;胡鹏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南京熊猫机电仪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王安琪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身份验证 手机 闸机 身份识别系统 天线技术 身份验证技术 技术手段 设备接触 通行效率 用户体验 传统的 耗时 卡片 验证 携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室分天线技术的手机IMSI闸机身份识别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闸机阵列的、快速准确的身份验证技术,从而解决传统的无感支付身份验证耗时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能够让用户通过手机进行快速的进行身份验证,无需携带其他物品或卡片,无需与设备接触,验证时间极短,提高了用户的通行效率,具有非常好的用户体验感,解决了现有身份验证方式存在的以上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门禁闸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室分天线技术的手机IMSI闸机身份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闸机作为一种出入口通道管控设备,最早应用于地铁检票系统,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很多场景领域都渐渐开始使用闸机。目前,闸机较为流行的身份验证方法主要包括手机二维码识别、RFID卡验卡、人脸识别等。
然而,以上验证方式分别存在如下弊端:
(1)手机二维码识别方式要求用户将手机打开,通过APP完成授权或支付流程,生成二维码后,再在过闸时点亮手机屏幕,将二维码调出对着闸机上的识别区进行验证,整个过程操作步骤较多,用户体验感不够理想。
(2)采用RFID卡验证方式,要求用户对卡片进行携带,有时因出入场景较多,需要携带多张不同的RFID卡,给用户带来一定的不便。
(3)人脸识别方式,要求用户在通过闸机前,先将面部对准人脸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通过摄像头拍下用户人脸图像,然后将图像发送至后台并与后台存储的所有有效图像进行对比,数据处理量大,验证速度较慢。
由此可见,目前常见的闸机身份验证手段,大多都存在一定弊端,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用户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室分天线技术的手机IMSI闸机身份识别系统,能够解决传统的无感支付身份验证耗时长的问题,验证时间极短,提高了用户的通行效率,具有非常好的用户体验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室分天线技术的手机IMSI闸机身份识别系统,包括:设备基站1、室分天线2、识别区天线3、工控机4、网络设备5、闸门控制器6和闸机设备7;设备基站1和识别区天线3安装于闸机设备7的内部,识别区天线3位于闸机设备内部靠近识别区的部位,室分天线2设置于用户到达闸机设备7之前的途经区域上方,识别区天线3和室分天线2均与设备基站1的射频端口连接,设备基站1通过网线与网络设备5连接,工控机4通过串口与设备基站1连接,闸门控制器6通过串口与工控机4连接。
优选的,设备基站1包括射频模块、微处理器、解析处理单元和网络传输模块;解析处理单元包括DSP处理器和存放协议栈的多个FLASH,射频模块通过天线获取侦听信道的射频信号,通过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后获得基带信号,微处理器将基带信号通过FLASH中的协议栈规则转换,转换为15位IMSI号及8位信号强度值。
优选的,室分天线2设置于用户到达闸机之前的途经区域上方,其信号覆盖范围为5米~20米,并能覆盖到识别区天线3的所在区域,当用户携手机进入该范围时,用户手机通过网优,从运营商基站切换至设备基站1;设备基站1将通过室分天线2侦听到的射频信号,通过调制解调器解调后获得基带信号,微处理器将基带信号通过FLASH中的协议栈规则转换,转换为15位IMSI号及8位信号强度值。
优选的,识别区天线3安装于闸机设备内部靠近识别区的部位,其信号覆盖范围为3厘米~10厘米;当用户将手机放在闸机设备的识别区进行验证时,设备基站1将通过识别区天线3侦听到的射频信号,通过调制解调器解调后获得基带信号,微处理器将基带信号通过FLASH中的协议栈规则转换,转换为15位IMSI号及8位信号强度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南京熊猫机电仪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南京熊猫机电仪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642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