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锚固剂药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63243.9 | 申请日: | 2018-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50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韩军;曹晨;任廷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20/02 | 分类号: | E21D20/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123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硬质颗粒物 锚固剂 基质层 药卷 金属颗粒物 催化剂层 封皮 颗粒物 封装 玄武岩 岩石 铁砂 本实用新型 花岗岩颗粒 立方厘米 锚固效果 树脂基质 水泥基质 体积比 钢砂 粒径 卯榫 引入 | ||
一种锚固剂药卷结构,整体采用圆柱形,包括药卷封皮、基质层及催化剂层,在基质层内添加有若干硬质颗粒物,内含硬质颗粒物的基质层及催化剂层由药卷封皮进行封装;硬质颗粒物采用金属颗粒物或岩石颗粒物,金属颗粒物包括铁砂或钢砂,岩石颗粒物包括玄武岩颗粒或花岗岩颗粒;基质层采用树脂基质或水泥基质;硬质颗粒物的粒径为2mm±0.2mm;每立方厘米的基质层内包含的硬质颗粒物的数量为1~2粒;锚固剂在封装状态下,硬质颗粒物与锚固剂的体积比为0.5%~0.9%。本实用新型首次将卯榫效应引入锚固剂的设计中,在不改变传统锚固剂药卷基本结构及成分的前提下,仅通过在锚固剂中添加硬质颗粒物,便可实现锚固效果的明显提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巷道安全支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锚固剂药卷结构。
背景技术
全锚锚杆作为一种主要的岩层控制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土木与矿业工程,全锚锚杆通过锚固剂连续地在围岩与锚杆之间传递荷载,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自支撑系统,锚固剂作为自支撑系统中荷载传递的介质,其载荷传递能力一般取决于锚固剂与围岩及锚杆之间的粘结强度,并且锚固剂与锚杆之间的粘结破坏也是造成支护失效的最常见原因。因此,只有进一步提升锚固剂与锚杆之间的锚固效果,才能进一步提升支护可靠性,但是传统锚固剂已经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锚固剂药卷结构,首次将卯榫效应引入锚固剂的设计中,在不改变传统锚固剂药卷基本结构及成分的前提下,仅通过在锚固剂中添加硬质颗粒物,便可实现锚固效果的明显提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够提升锚固效果的锚固剂药卷结构,整体采用圆柱形,包括药卷封皮、基质层及催化剂层,其特点是:在所述基质层内添加有若干硬质颗粒物,内含硬质颗粒物的基质层及催化剂层由药卷封皮进行封装。
所述硬质颗粒物采用金属颗粒物或岩石颗粒物,金属颗粒物包括铁砂或钢砂,岩石颗粒物包括玄武岩颗粒或花岗岩颗粒。
所述基质层采用树脂基质或水泥基质。
所述硬质颗粒物的粒径为2mm±0.2mm。
每立方厘米的基质层内包含的硬质颗粒物的数量为1~2粒。
锚固剂在封装状态下,所述硬质颗粒物与锚固剂的体积比为0.5%~0.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首次将卯榫效应引入锚固剂的设计中,在不改变传统锚固剂药卷基本结构及成分的前提下,仅通过在锚固剂中添加硬质颗粒物,便可实现锚固效果的明显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锚固剂药卷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锚固剂时锚杆在锚固状态下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药卷封皮,2—基质层,3—催化剂层,4—硬质颗粒物,5—锚杆,6—锚固剂,7—围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锚固剂药卷结构,整体采用圆柱形,包括药卷封皮1、基质层2及催化剂层3,在所述基质层2内添加有若干硬质颗粒物4,内含硬质颗粒物4的基质层2及催化剂层3由药卷封皮1进行封装。
所述硬质颗粒物4采用金属颗粒物或岩石颗粒物,金属颗粒物包括铁砂或钢砂等,岩石颗粒物包括玄武岩颗粒或花岗岩颗粒等。
所述基质层2采用树脂基质或水泥基质。
所述硬质颗粒物4的粒径为2mm±0.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未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632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空注浆矿用锚索专用止浆塞
- 下一篇:一种锚杆体横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