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熏蒸尾气净化的循环吸附净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60425.0 | 申请日: | 2018-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93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涛;张广平;李丽;倪新;李柏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10012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熏蒸尾气 净化系统 循环吸附 净化 吸附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 采样管路 检测装置 吸附净化 循环装置 进风端 罐体 活性炭吸附剂 浓度检测仪 帐幕 出口尾气 防爆风机 熏蒸技术 熏蒸气体 出风端 熏蒸库 内置 吸附 进口 尾气 集装箱 检疫 口岸 移动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涉及检疫熏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熏蒸尾气净化的循环吸附净化系统。该用于熏蒸尾气净化的循环吸附净化系统包括吸附净化装置、循环装置和检测装置,所述吸附净化装置包括内置有活性炭吸附剂的吸附净化罐体,所述吸附净化罐体设有熏蒸尾气进口和熏蒸尾气出口,所述循环装置包括进风端管路、出风端管路以及设置在所述进风端管路上的防爆风机,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熏蒸气体浓度检测仪、进口尾气采样管路以及出口尾气采样管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熏蒸尾气净化的循环吸附净化系统,能够方便、快捷的对集装箱、熏蒸库和帐幕中的熏蒸尾气进行有效吸附,同时可方便的搭载在车辆上,满足口岸现场移动、快速、高效的熏蒸尾气净化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疫熏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熏蒸尾气净化的循环吸附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形式多样化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新改变,导致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频率加大,严重威胁我国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检疫处理是世界各国通用的外来有害生物防控的主要技术手段和官方行为,其中熏蒸处理因其杀灭彻底、操作简便、处理廉价等优点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
溴甲烷具有穿透性能好、扩散迅速、作用范围广、杀虫能力强等特性,是国际动植物检疫熏蒸处理中最为常用的熏蒸剂,广泛应用于水果、蔬菜和鲜花等鲜活货物、谷物、干果、坚果和木材等耐储藏产品以及工厂、机场和船舶等建筑物的除害处理。然而研究证明,溴甲烷是一种大气臭氧层耗减物质。因此,1992年11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蒙特利尔议定书》)第四次缔约国会议上,溴甲烷被正式列入受控物质名单,要求逐步替代和禁用。
研究表明,熏蒸结束后一般还有大约40-60%的溴甲烷残留于熏蒸空间内,在散气过程中被直接排放,是大气中溴甲烷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来源。为了减少溴甲烷排放,保护大气臭氧层,世界各国开展了大量熏蒸尾气吸附和降解技术研究。
吸附技术是使用活性炭、活性炭纤维、沸石、分子筛等固体吸附剂对熏蒸尾气中的溴甲烷直接进行吸附的技术。降解技术根据不同原理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降解技术。其中,物理降解技术主要包括焚烧裂解、热催化裂解、掩埋等。化学降解技术包括使用硫代硫酸钠、硫代硫酸铵等亲核试剂或臭氧反应等。生物降解技术主要是利用土壤微生物对溴甲烷进行分解。
虽然国内外提出了很多减少溴甲烷排放的技术方法,但要想在我国口岸检疫熏蒸中实际应用还有一些问题和挑战。由于生物降解速度较慢,化学降解技术会产生大量难以处理的反应液,焚烧会导致大量碳排放,降解法在实际使用中面临较多困难。而吸附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快捷、可再生等优点,更能满足我国口岸一线的实际需求。经过对不同吸附剂吸附效果的比较研究,活性炭具有吸附容量较大、受现场高湿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然而现有的吸附装置存在速度较慢,效率低,不便于现场移动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熏蒸尾气净化的循环吸附净化系统,能够满足口岸现场快速、高效的熏蒸尾气净化需求。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熏蒸尾气净化的循环吸附净化系统,包括吸附净化装置、循环装置和检测装置;
所述吸附净化装置包括内置有活性炭吸附剂的吸附净化罐体,所述吸附净化罐体设有熏蒸尾气进口和熏蒸尾气出口;
所述循环装置包括进风端管路、出风端管路以及设置在所述进风端管路上的防爆风机,其中所述进风端管路的一端与熏蒸装置的熏蒸空间出口相连,所述进风端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吸附净化罐体的熏蒸尾气进口相连;所述出风端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吸附净化罐体的熏蒸尾气出口相连,所述出风端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熏蒸装置的熏蒸空间进口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604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余热利用率和脱硝率的活性炭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中频炉烟气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