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监测的轮毂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59837.2 | 申请日: | 2018-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844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施晶;施明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方龙机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15/28 | 分类号: | B60B15/28;B60B19/00;B60B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褚庆森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毂 连接柱 弹簧压力器 配重槽 散热槽 壳体 本实用新型 固定螺栓 金属触片 上端 导热圈 内轮毂 外轮毂 固接 内嵌 监测 橡胶 活动镶嵌 内部设置 配重装置 散热装置 使用寿命 安装轴 配重块 形变 轮辐 破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监测的轮毂,包括外轮毂、连接柱、弹簧压力器、金属触片、轮辐、配重槽、固定螺栓和橡胶导热圈,所述外轮毂的内侧安装有内轮毂,且内轮毂的下侧设置有第一散热槽,所述连接柱的上端固接在第一散热槽的下侧,且连接柱的下侧设置有壳体,所述弹簧压力器的上端连接有连接柱,且弹簧压力器内嵌在壳体的内部,所述金属触片的外侧固接在壳体的外表面上,所述配重槽的内部设置有配重块,且配重槽内嵌在第二散热槽的左侧,所述固定螺栓活动镶嵌在安装轴上,所述橡胶导热圈的内侧包裹在内轮毂的中间部位。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便于监测轮毂是否发生形变或者破损的情况,同时配有配重装置和散热装置,大大提高了轮毂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毂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监测的轮毂。
背景技术:
轮毂是轮胎内廓支撑轮胎的圆桶形的、中心装在轴上的金属部件,又叫轮圈、钢圈、轱辘、胎铃,轮毂根据直径、宽度、成型方式、材料不同种类繁多,汽车轮胎内以轴为中心用于支撑轮胎的圆柱形金属部件,通俗地说,就是车轮中心安装车轴的部位,是连接制动鼓(制动盘)、轮盘和半轴的重要零部件,目前市面上的轮毂因为生产原因或者驾驶原因,轮毂会出现变形或者断裂的现象,常常带来很大的危险,而轮毂本身却没有一个便于监测的设计,常常使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导致轮毂破损,同时,目前的轮毂也没有配有配重块,使得轮毂在破损时,无法及时配重,导致车辆失去平衡性,另外,目前的轮毂没有配有相应的散热结构,使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轮毂受热严重,因此,目前的轮毂并不实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监测的轮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普通轮毂没有设计可以监测轮毂是否破损或者形变的结构,没有配有相应的配重设计,同时不具备散热功能等导致轮毂使用并不安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监测的轮毂,包括外轮毂、连接柱、弹簧压力器、金属触片、轮辐、配重槽、固定螺栓和橡胶导热圈,所述外轮毂的内侧安装有内轮毂,且内轮毂的下侧设置有第一散热槽,所述连接柱的上端固接在第一散热槽的下侧,且连接柱的下侧设置有壳体,所述弹簧压力器的上端连接有连接柱,且弹簧压力器内嵌在壳体的内部,所述金属触片的外侧固接在壳体的外表面上,所述轮辐的上端固接在内轮毂的下侧,且轮辐的内部内嵌有连接柱、壳体、弹簧压力器和金属触片,所述配重槽的内部设置有配重块,且配重槽内嵌在第二散热槽的左侧,所述固定螺栓活动镶嵌在安装轴上,所述橡胶导热圈的内侧包裹在内轮毂的中间部位。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槽和第二散热槽分别设置有6组,且第一散热槽和第二散热槽均等分布在内轮毂的下表面上。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外部尺寸与轮辐的内部尺寸相同,且壳体与轮辐为嵌入式连接结构。
优选的,所述弹簧压力器共设置6组,且弹簧压力器分别安装在轮辐内,弹簧压力器的输出端与车内中央控制台的输入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配重块内嵌在配重槽中,且配重槽设置在第二散热槽上,配重块通过配重槽与第二散热槽为可拆卸式连接结构。
优选的,所述橡胶导热圈的内部尺寸与内轮毂的外侧尺寸相同,且橡胶导热圈包裹在内轮毂的外表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监测的轮毂,结合现在传统的轮毂结构进行设计,考虑到其需要一个可以便于监测轮毂是否发生破损或者变形,需要配有配重设计,同时需要具备散热功能的要求进行相对应的结构设计;
(1)设置有连接柱、壳体、弹簧压力器和金属触片,组合成为弹簧压力传感器,且通过导线与车内的中央控制台相连接,当轮毂发生形变或者破损时,弹簧压力传感器感和金属触片感应到变化,会将信号传递给车内的中央控制台,驾驶者可以很方便的知道轮毂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方龙机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方龙机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598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