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箕斗脱轨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53842.2 | 申请日: | 201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167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吴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志力拓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2 | 分类号: | B66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唐忠庆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箕斗 发送模块 采集 脱轨检测装置 远程接收模块 供电单元 轨道检测 无线通信连接 减震 本实用新型 传感器通信 运行状态 整体稳定 斜井 减震箱 传感器 外部 弹簧 车轮 保证 检测 通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箕斗脱轨检测装置,包括设置于箕斗上的采集发送模块,所述箕斗各车轮前方均设有一轨道检测传感器,所述采集发送模块与各轨道检测传感器通信连接,所述采集发送模块无线通信连接有外部的远程接收模块,所述远程接收模块安装在箕斗运行的斜井口;箕斗脱轨检测装置采集发送模块和供电单元设置通过减震箱实现六向弹簧减震处理,保证了极端情况下对采集发送模块和供电单元的保护,保证了与外部的通讯,同时也很好的实现了对箕斗运行状态的检测,装置整体稳定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用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箕斗脱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斜井提升箕斗是矿山重要的矿石提运设备,由于其有着重心较低、运行稳定等优点,因此被我单位广泛应用。因此斜井提升箕斗的安全可靠运行也就直接关系到我矿安全生产是否能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运行过程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也受到极大的关注;斜井提升箕斗除了对提升电控系统有着很高的安全要求,同时对其本体设备的实际故障状态检测也有着十分高的要求。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便是斜井提升箕斗的脱轨跑车事故。引起该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提升机制动失效、提升钢绳断裂、插销失效断裂。提升钢绳断裂的因素往往有很多,比如钢绳被外物损伤、钢绳疲劳断丝、钢绳超负荷断裂。钢绳从断丝到断裂通常都会经历量到质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的点检进行判断,但钢绳超负荷断裂却往往都具有突发性,不太容易预见性发现和检测。
引起钢绳超负荷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箕斗出现脱轨掉道故障,由于该故障无法检测,因此当箕斗脱轨后,提升机电控系统和操作人员均无法发现,无法及时停车,进而引发更大的设备事故。
箕斗脱轨故障一旦发生,小则撞毁巷道内的风水管、电缆等相关设备设施,损坏箕斗,严重则引起提升钢绳断裂,进而造成跑车事故,严重威胁井下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及装矿站点的生产设备实施,直接间接经济损失也是小则几万,大则几十上百万。因此箕斗脱轨故障的检测对于消除斜井提升箕斗的安全运行隐患有着极其重要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使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箕斗脱轨检测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箕斗脱轨检测装置,包括设置于箕斗上的采集发送模块,所述箕斗各车轮前方均设有一轨道检测传感器,所述采集发送模块与各轨道检测传感器通信连接,所述采集发送模块无线通信连接有外部的远程接收模块,所述远程接收模块安装在箕斗运行的斜井口;
所述采集发送模块接收轨道检测传感器发送的检测信息并判断轨道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状态,然后将轨道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状态传送到远程接收模块,其中:轨道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状态包括正常和脱轨两种状态;
所述远程接收模块接收采集发送模块所发送的轨道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状态信息并判断是否输出报警信号,当远程接收模块接收轨道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状态为正常时,则不输出报警信号;当远程接收模块接收轨道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状态为脱轨时,则输出报警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采集发送模块通过减震箱设置在箕斗上的。
进一步的,所述采集发送模块的传输频率为750MHz。
进一步的,所述远程接收模块的传输频率为750MHz。
进一步的,所述轨道检测传感器的防护等级为IP68。
进一步的,所述箕斗上设有与轨道检测传感器和采集发送模块电连接的供电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箕斗脱轨检测装置采集发送模块和供电单元设置通过减震箱实现六向弹簧减震处理,保证了极端情况下对采集发送模块和供电单元的保护,保证了与外部的通讯,同时也很好的实现了对箕斗运行状态的检测,装置整体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志力拓贸易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志力拓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538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