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组件线盒组件及光伏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52534.8 | 申请日: | 201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241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薛小康;吕俊;刘松民;张圣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34 | 分类号: | H02S40/3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22531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盒 线缆固定 线缆 光伏组件 变径段 本实用新型 夹持段 开口段 向内 一体化集成结构 传统线缆 固定形式 组件包括 夹持 卡槽 卡持 卡扣 压扁 零部件 引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光伏组件线盒组件及光伏组件,线盒组件包括线盒、线盒中引出的线缆和设置在所述线盒上的线缆固定夹,所述线缆固定夹上开设有能够卡持所述线缆的卡扣。所述卡扣为从线缆固定夹表面向内开设的卡槽;从线缆固定夹表面向内,所述卡槽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开口段、变径段和夹持段,所述开口段用于将线缆引入所述变径段,所述变径段用于逐渐对线缆进行压扁,所述夹持段用于对线缆进行夹持。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线缆的固定形式,采用线盒、线缆固定一体化集成结构,不增加额外零部件固定,降低材料BOM数量,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线缆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线盒组件及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光伏组件中,线缆的固定方式通常为:采用塑料尼龙扎带或橡皮筋捆扎线缆,或者将捆扎后线缆再通过塑料袋包裹,以使捆扎之后的线缆之间互相固定整齐摆放。
但是,采用上述固定方式有如下弊端:
1、尼龙扎带或橡皮筋的耐候性差,不利于长久保存;
2、施工现场管理较差,现场连线需要剪开捆扎,会产生固体废弃物;
3、拆卸不方便,需要用到剪刀等工具,有划伤线缆或者组件被面背板风险;
4、组件运输过程中,若线缆左右摇晃,则线缆以捆扎的整体形态左右击打层压件的表面,存在使光伏组件中的电池片产生隐裂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线盒组件。
一种光伏组件线盒组件,包括线盒、从线盒中引出的线缆和设置在所述线盒上的线缆固定夹,所述线缆固定夹上开设有能够卡持所述线缆的卡扣。
优选地,所述线缆固定夹呈条状,所述线缆固定夹的一端与线盒连接为一体,所述卡扣开设于线缆固定夹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线缆固定夹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加劲肋,所述加劲肋靠近线盒的一侧与线盒连接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卡扣为从线缆固定夹表面向内开设的卡槽;从线缆固定夹表面向内,所述卡槽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开口段、变径段和夹持段,所述开口段用于将线缆引入所述变径段,所述变径段用于逐渐对线缆进行压扁,所述夹持段用于对线缆进行夹持。
优选地,所述开口段的入口端与所述线缆固定夹表面光滑过渡连接,开口段的末端与变径段的入口端相切;开口段从入口端至末端的开口宽度逐渐减小,且开口段的入口端的入口宽度大于线缆的外径;变径段从入口端至末端的开口宽度逐渐减小。
优选地,夹持段的表面设有若干沿轴向延伸的齿槽,若干齿槽在夹持段的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地,当所述线缆卡持于所述卡扣时,所述线缆呈U型。
优选地,所述线盒为分体线盒。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
一种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具有所述的光伏组件线盒组件。
优选地,所述线盒与所述线缆固定夹均与光伏层压件的背板粘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线盒组件,在线盒上设置线缆固定夹,线缆固定夹上开设能够卡持线缆的卡扣;在使用时,由于线缆外表皮具有弹性,因此能够通过将线缆自由端直接按压卡在卡扣中,即可实现对线缆的固定和收纳,在需要解除固定时,只需要将线缆从卡扣取出即可。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线缆固定结构,不增加额外零部件(例如捆扎带、橡皮筋等)固定,同时也避免了因使用额外零部件(例如捆扎带、橡皮筋等)来固定线缆所带来的问题,同时还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525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伏组件关断设备
- 下一篇:一种接线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