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熔融盐储热及压缩空气储能的智能微能源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47440.1 | 申请日: | 201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306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田洪增;赵其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信能源联合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G6/06 | 分类号: | F03G6/06;F04B41/02;F24S60/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王舵 |
地址: | 271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融盐 压缩空气储能 本实用新型 储热系统 能源供给 微能源 储热 释能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机械能 太阳能光热系统 新能源发电系统 空气换热装置 膨胀发电系统 数据智能处理 综合利用效率 分布式能源 管道连接 控制中心 能源需求 热能转换 压缩空气 用户需求 用户终端 转换效率 最大可能 智能 动态平衡 热转换 电热 能源 热力 连通 匹配 存储 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熔融盐储热及压缩空气储能的智能微能源网系统,包括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和膨胀发电系统,以及与熔融盐‑空气换热装置连通的熔融盐储热系统,熔融盐储热系统通过管道连接太阳能光热系统;还包括新能源发电系统和数据智能处理控制中心。本实用新型通过压缩空气储释能与熔融盐储释能系统复合利用,实现了对分布式能源中的电力和热力存储,可根据用户终端的需求,前端能源采用电热分储的模式,并确定分储最优比例,采用最直接的能源供给方式,最大可能避免电‑热转换、电‑机械能‑热能转换带来的转换效率损失,提升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使能源供给侧与用户需求侧实现了动态平衡匹配,满足了用户侧对冷、热、电的具体能源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慧能源集成互联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基于熔融盐储热及压缩空气储能的智能微能源网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在过去的能源利用结构中有两大突出问题逐渐显露,一是在能源结构组成上过分依赖传统化石能源;二是能源的地域分布极不对称;在国家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倡导下,在低碳环保的政策的不断引导下,一场以新能源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能源互联变革已然爆发;而微能源网作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是未来能源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微能源网可以对分布式能源进行就地消化、就地平衡,同时也可以和公共电网进行能量交换;各微能源网可自我智能调配供给与需求,也可与各微能源子网之间建立区块连接,实现广域的能源共享,通过智能调度、调配,平衡能源供给侧与需求侧的不对称波动,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目前,微能源网的设计、建设虽然引入了大规模、多种类分布式能源系统,但是配置的储释能系统过于单一,很难满足对前端输入能源的全部快速消纳,也很难及时按后端能源需求的形式做出对称能源形式的输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熔融盐储热及压缩空气储能的智能微能源网系统,其储释能覆盖范围更广,需求满足性更高,可全自动调配,有效平衡前端供给与后端需求的变化。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基于熔融盐储热及压缩空气储能的智能微能源网系统,包括通过熔融盐-空气换热装置连接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和膨胀发电系统,以及与所述熔融盐-空气换热装置连通的熔融盐储热系统,所述熔融盐储热系统通过管道连接太阳能光热系统;
还包括与所述熔融盐-空气换热装置、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膨胀发电系统、熔融盐储热系统和太阳能光热系统电连接的新能源发电系统,以及与所述熔融盐-空气换热装置、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膨胀发电系统、熔融盐储热系统、太阳能光热系统和新能源发电系统电连接的数据智能处理控制中心。
本方案通过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储存空气压缩能,需要时,将压缩空气供给膨胀发电系统进行发电,同时通过熔融盐-空气换热装置将压缩空气加热,提高发电效率,换热后的熔融盐回至熔融盐储热系统;通过太阳能光热系统对熔融盐储热系统内的熔融盐进行加热,实现热能的存储,通过新能源发电系统给各部分供送电能,并通过数据智能处理控制中心进行整个系统的控制,各子系统的控制器反馈的信息在处理控制中心产生交换及相互作用,而后通过数据处理控制中心的计算和分析,输出网络拓扑结构中各子系统对应且相互耦合的执行信号。
作为优化,还包括与所述新能源发电系统电连接的电驱动式制冷装置和热驱动式制冷装置,所述热驱动式制冷装置的热输入端与所述熔融盐储热系统连通。本优化方案中的电驱动式制冷装置通过新能源发电系统的电能进行制冷,热驱动式制冷装置通过熔融盐储热系统的热能进行制冷,二者形成供用户使用的冷量能源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信能源联合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中信能源联合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474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动发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减速带能量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