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动冲旋子母钻头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43552.X | 申请日: | 2018-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47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兵;接道江;朱成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双鑫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0/00 | 分类号: | E21B10/00;E21B10/60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86 | 代理人: | 金迪 |
地址: | 22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屑槽 切削刀翼 削刀 钻头本体 本实用新型 母钻头 通水孔 锥形齿 流道 液动 连通 井下动力工具 球面 使用寿命 凸出 半球形 球形齿 钻井液 钻头 顶面 排屑 钻进 磨损 延伸 流通 | ||
本实用新型提供液动冲旋子母钻头,具体涉及井下动力工具技术领域,包括钻头本体,钻头本体的内部设有供钻井液流通的流道,钻头本体的顶部设有均为圆柱形的第一切削刀翼和第二切削刀翼,第一切削刀翼位于第二切削刀翼之内且一端延伸出第二切削刀翼的顶面,第一切削刀翼的顶面向外凸出形成半球形的球面,球面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球形齿,第二切削刀翼的顶面上设有若干锥形齿,第一切削刀翼的根部设有若干第一排屑槽,第二切削刀翼的端面设有若干第二排屑槽,第一排屑槽和第二排屑槽内均设有通水孔,通水孔与流道连通,第一排屑槽和第二排屑槽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增加钻进速度,减少锥形齿磨损,加速排屑速度,增加钻头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井下动力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液动冲旋子母钻头。
背景技术
冲旋钻进技术也就是冲击回转钻进(pereussive一rotary drilling)利用专门的冲击器和钻机回转器共同驱动钻头破碎孔底岩石的钻进方法。它包括风动冲击旋转钻进技术和液动冲击旋转钻进技术,其中,风动冲击旋转钻进技术使用风动冲击器,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液动冲击旋转钻进技术使用液动冲击器,利用高压水泥或泥浆作为动力介质。采用冲击回转钻进技术在钻遇坚硬地层时,具有钻速快,钻井成本低、岩屑大、钻压低和井斜程度轻等优点。目前,冲旋钻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矿山、采石、地质勘探、水文水井、石油钻井、地热钻井、工程施工及工程勘察等领域。
目前在采用冲旋钻井技术钻进硬质及超硬地层的过程中,传统的液动冲旋钻头存在钻进速度慢,切削刀翼上的齿磨损严重,容易脱落,钻头寿命短,另外,排屑困难的问题,使得岩屑不能及时有效的排出井底,坚硬的岩屑颗粒在井底被重复破碎,导致进一步缩短钻头寿命短。
因此急需一种能够解决现有问题的液动冲旋子母钻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液动冲旋子母钻头,设有第一切削刀翼和第二切削刀翼,第一切削刀翼的顶面向外凸出形成半球形的球面,设有球形齿,第二切削刀翼上设有锥形齿,所述第一切削刀翼上的所述球形齿首先将岩石杂碎,碎岩石向上被所述锥形齿进一步撕碎,能够增加钻进速度,减少锥形齿齿磨损,增加钻头的使用寿命;另外设有第一排屑槽和第二排屑槽,能够快速排出岩屑,减少多次重复切削岩屑,从而进一步延长钻头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液动冲旋子母钻头,包括钻头本体,所述钻头本体的内部设有供钻井液流通的流道,所述钻头本体的顶部设有均为圆柱形的第一切削刀翼和第二切削刀翼,所述第一切削刀翼位于所述第二切削刀翼之内且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二切削刀翼的顶面,所述第一切削刀翼的顶面向外凸出形成半球形的球面,所述球面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球形齿,所述第二切削刀翼的顶面上设有若干锥形齿,所述第一切削刀翼的根部设有若干第一排屑槽,所述第二切削刀翼的端面设有若干第二排屑槽,所述第一排屑槽和所述第二排屑槽内均设有通水孔,所述通水孔与所述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排屑槽和所述第二排屑槽连通。所述第一切削刀翼上的顶面也就是端部的半球形的球面上的所述球形齿首先将岩石杂碎,碎岩石向上被所述锥形齿进一步撕碎,减少锥形齿的损坏,能够延长液动冲旋子母钻头的使用寿命,进入所述第一排屑槽内的岩屑在钻井液的作用下流到所述第二排屑槽的与进入到所述第二排屑槽内的岩屑一起被冲到所述第二排屑槽的边缘处,然后一起流入井眼环空被排出井底,达到快速排屑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第二切削刀翼的侧面轴向设有若干第三排屑槽,所有的所述第三排屑槽周向分布于所述第二切削刀翼的侧面上,所述第三排屑槽与所述第二排屑槽连通。能够从所述第三排屑槽内直接进入到井眼环空中,减少路径。
优选的,所述第二排屑槽沿所述第二切削刀翼的端面径向设置。
优选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排屑槽相连通,所有的所述第一排屑槽围成一个圆环形的排屑槽,所述排屑槽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切削刀翼的轴线重合。避免所述第一切削刀翼的根部形成泥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双鑫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双鑫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435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